東北網9月12日訊 『廣播體操現在開始……』隨著熟悉的口令聲,8月9日,北京市400萬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開始恢復做廣播體操。
擁有59年歷史的廣播體操中斷數年後在北京回歸,引發很多人感慨。一些市民呼吁,由於很多人自主鍛煉身體的意識較差,希望哈爾濱市也能提出要求,讓上班族『被做操』。
日前,哈爾濱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對哈爾濱市近4000名職工體質的抽樣監測分析顯示,與2005年相比,哈爾濱市部分產業職工體質綜合水平雖未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但優秀率明顯下降,合格率略有提高,青年工人的身體結構向虛胖型方向發展,身體素質總體水平較差。
【網絡留言】
期待能夠『被做操』
擁有59年歷史的廣播體操在首都中斷3年之後於8月9日起恢復。北京機關、企事業400萬職工重新隨著『大喇叭』集體做操。這個消息讓哈市網友心生感觸。很多網友在哈市一些網站論壇發帖感慨稱:期待哈市上班族能夠像首都人民那樣『被做操』。
一名網友在帖子中說,『廣播體操離自己已經太遙遠了,中學畢業後就沒再認真做過,眾人一起做廣播體操在現代化大都市幾乎銷聲匿跡了。聽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兒,一大早都會在操場上聽著廣播做體操。其實單位附近有好幾所學校,每天早上十點左右學校的廣播會准時播放體操音樂,透過窗戶就能看到一群學生在操場上整齊做廣播體操,心裡有那麼一點兒癢啊。』『工作的間隙時間如果能有機會運動運動,對我們上班族來說,那也是無比歡欣和快樂的事。如果哪天哈市也能恢復全民齊做廣播體操的優良傳統,那將是怎樣的一幅盛況?』這個帖子一發,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烈回應。有網友回帖力挺,稱做廣播體操既不尷尬又能鍛煉身體,何樂而不為呢?也有網友不以為然,認為高中之後再沒做過操,如果在單位重新做,不太現實。
【記者調查】
企事業單位鮮見做操的
市民孫先生在市區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由於每天要在電腦前工作5個多小時,他時常感到脖頸、肩膀酸痛,因此,孫先生非常希望能在工作之餘活動一下筋骨。『雖然廣播體操是非常好的鍛煉方法,但是我已經很多年沒做了,現在根本不記得動作了。』他非常希望能重新學習廣播體操。記者針對此事采訪了市區5家醫療機構都沒有集體做體操的安排,哈市某醫院一位姓王的醫生表示,每天上班之後,前來就診的患者非常多,不大可能停止就診到室外做操。
學校、服務行業仍在堅守
據了解,中小學校老師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成年人廣播體操群體。每天上午兩節課後,各個小學的老師會和學生一起,在操場上列隊集合,伴隨著第八套廣播體操的音樂鍛煉身體。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市區的一些中小學,據了解有些學校明確要求老師和學生們一起做體操。
一些服務性行業為了展示企業文化,紛紛以不同形式開展集體廣播體操。位於道裡區安隆街上的某大型酒店便在員工中推行廣播體操。每天8時30分,所有員工准時在酒店門前集合做第八套廣播體操,然後再召開例會。一年多時間,已經成為慣例。酒店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曾組織過兩次大規模的廣播體操比賽,感覺做操既可鍛煉員工身體又能增加凝聚力。每天早上道裡區一家美容會所店外的空地上,十多名員工就開始了每日必做的健身手指操。25歲女孩唐朝霞在該美容會所工作已經一年,她並不覺得早晨和同事們一起做早操是件有負擔的事情,相反,大家一起鍛煉身體,她認為這種方式能增強團隊的協作精神,讓大家有一個更昂揚的狀態來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專家之言】
哈市民眾體質難言樂觀
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富足,盡管上有面向中高收入者的健身會所、下有面向廣大百姓的社區健身器械,同時游泳、瑜伽、跆拳道等五花八門的運動方式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是上班以車代步、上樓以電梯為主、長時間在空調房裡伏案工作,中青年群體失去了最基本的健身方式,體質健康難言樂觀。當前不少調查都顯示,很多上班族處於亞健康狀態,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普遍低齡化。同時很多人因長期伏案工作,還患有腰肌勞損、頸椎病、鼠標手、視力下降等職業病。相關專家介紹說,現在最缺乏體力活動的人群集中在25歲至65歲年齡之間。
哈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自2005年成立以來,先後對機關工作人員、企業工人、農民等兩萬餘人進行了體質監測,但就監測的情況看,總體情況不容樂觀,其中肥胖者較多,高血脂、高血壓和心髒問題突出,缺鈣人群較多。許多人雖然天天鍛煉,但由於健身方法不夠合理,也沒有達到科學健身的目的。
廣播體操是頸椎病克星
不少市民提出,短短幾分鍾的廣播體操,是否真的可以起到健身的效果?據此,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市醫療機構相關方面的專家。
哈市第一醫院骨外科醫生認為,長期在工作間隙做廣播體操,能夠保持人體關節靈活穩健,增強長期伏案工作人員的腰椎和下肢肌力,並能緩解工作疲勞和工作壓力,調節大腦機能,提高工作效率。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幾乎都存在頸、肩、腰等方面的問題。如果想要保持頸肩的健康,廣播體操無疑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