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幾個月前,我省七臺河市成為全國16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之一,開始了新醫改過程中『破冰之旅』的首航。幾個月過去了,伴隨著政府及相關醫療機構一系列以惠民為宗旨的改革措施的出臺,一項項能讓百姓少花錢、方便就醫的辦法的推行,這裡的百姓正實實在在感受著公立醫院改革給他們帶來的方便、實惠。日前,記者跟隨衛生部調研組對七臺河市公立醫院改革進行現場調研。
十免十降十提高
減免收費舉措讓百姓得實惠
今年6月,七臺河市的公立醫院改革首先推出了三大惠民措施,即被稱作『十免、十降、十提高』的三十項能讓百姓看病少花錢的試行辦法,這其中就包括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免收門診靜點費、注射費、免收病人市內120急救車輛轉運費等十項免收費措施,也包括降低CT檢查費10%、降低藥品價格、實行基本藥物零差價,以及全面提高百姓醫保報銷比例、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費標准等二十項。
在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這所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記者看到,『十免、十降、十提高』惠民舉措在醫院大屏幕上滾動顯示,而在導診臺的工作人員也為一些患者講解這些減免收費措施的具體內容。一位在門診靜點大廳點滴治療的患者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得了支氣管感染,來這裡就醫,按照現在的減免收費辦法,自己這次治療能夠省去20多元錢,雖然錢不是很多,但心裡挺熱乎。
醫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患者是享受大病統籌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患者,按照『十提高』中規定執行,患者少支付的醫療費用將大大增加。
在該市120急救中心,記者看到了一份7月份的業務報表,這個月,該中心出動急救車399次,按照原來每次收費40元計算,一個月時間共免收費用達1.5萬多元。王主任告訴記者,預計一年將免收40餘萬元。百姓對這項惠民措施非常滿意,一個月下來中心收到的表揚信、錦旗比以往一年收到的都多。他表示,目前中心雖然免費但服務質量還有所提高,增加了一些院前急救措施,深受患者歡迎。
七臺河市政府的減免收費措施換來的是百姓的滿意,而政府及一些機構為此也付出了『真金白銀』。
據了解,僅該市人民醫院全年因這些減免措施就要少收入400多萬元,院長張建明告訴記者,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機構,為改革付出些成本理所應當,今後政府在這方面會有些補償政策,但我們現在考慮最多的是將這項惠民舉措執行好。
據了解,為進一步減少百姓就醫費用,七臺河市還在城市兩個三級醫院、兩個專科醫院十個臨床專業、50個病種推行臨床路徑管理。
三甲醫院托管社區
百姓家門口享受專家級診療
為讓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最大化的功效,七臺河市在改革之初,就提出構建便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將一些醫療機構撤並重組、轉型,方便群眾就醫。這其中,將該市種畜場醫院交市人民醫院進行托管,並成功運營,也為當地各界稱道。
據了解,原來這個市種畜場醫院由於種種原因,瀕臨關門。有時職工一個月工資不足百元,職工沒了積極性,醫療服務也就沒了保證。轄區1.4萬人,小病找個個體診所對付,大病找車翻山越嶺進城到大醫院,增加了就醫成本不說,被『黑醫』騙錢、耽誤治療更是常有的事。
該醫院自從被市人民醫院托管,人民醫院派專人管理該醫院,支援醫院設備、技術人員,半年多時間,醫院就從瀕臨倒閉變得患者盈門。
該醫院院長也是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先領告訴記者:目前該醫院藥品價格比以前下降了30%,門診量卻是以前的十幾倍,職工收入平均能到2000元。
伴隨著醫院的紅火,最大的受益者還是這裡的一萬多名群眾。一位正在醫院就診的姜姓婦女對記者講:如今市醫院專家定期到這裡坐診,我們不出家門看病就能享受專家級待遇。
由於醫院地處偏遠農村,醫院還開展了衛生員包片、上門服務工作,將整個轄區分成十個片區,由專職衛生員深入片區,把預防、公共衛生等多項服務送到了百姓炕頭上。
衛生員左繼玉在當地生活了40多年,對所管轄片區情況了如指掌。『誰家幾口人,多大歲數,媳婦啥時候生孩子,老人有啥慢性病,都在我腦袋裡,尤其國家公共衛生項目,到啥時候給他們整啥項目,保證一個不差。』
如今這裡的百姓講:有了這個醫院,我們得病也不怕了。
醫療糾紛調解平臺
遏制『醫鬧』也保證百姓權益
在七臺河市公立醫院改革初期,就出臺了《關於建立醫療糾紛調解機制的意見》,成立了七臺河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下設調處辦公室,設在市信訪局,成立了由衛生、公安、信訪、司法和社會矛盾調處中心、法院、保險公司等多部門參與,實行應急處置、第三方調解、醫療專項保險和醫療救助『四位一體』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妥善處理糾紛,切實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據該部門同志介紹,這項機制采取免費調解的原則,調解辦經費來源采取財政補貼或社會捐贈等方式取得。發生醫療糾紛後,理賠金額在1萬元以下的(含1萬元),由醫療機構和患方自行調解,並簽署調解辦制定的統一格式的調解協議書。經調解辦審批後,保險公司按規定辦理理賠手續。醫療機構與患方自行調解未果或理賠金額在1萬元以上的,由調解辦進行調解。
調解過程從受理登記、調查取證、制定方案、開展調解、簽署協議,各個環節都有嚴格明確規定,以保證過程的公開、公正、公平。同時還規定,自受理調解之日起1個月內調結,到期未結束的視為調解不成,應當告知當事人通過仲裁解決爭議,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由於糾紛處理有了信訪、公安、法院、保險公司等多部門的參與,使得醫療糾紛處理起來有序可循、有法可依、有保可賠。許多以往讓醫療機構最為頭痛的糾紛處理問題,變得簡單明晰。
市衛生局長王德全告訴記者:此前一樁糾纏了幾年的醫療糾紛事件,通過新的處理程序,三天時間就處理完了,而且糾紛雙方均很滿意。目前全市因醫療糾紛上訪告狀的事件,年初以來僅有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