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就業
搜 索
有關調查顯示『85後』入職不到半年離職率近4成
2010-10-24 09:51:2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慕海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4日訊 『十一』長假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陳敏敏將一個廣告設計方案摔在了部門經理桌上後,揚長而去。她留給經理三個字『不乾了』!在哈爾濱市這家知名的廣告公司工作了近三個月後,陳敏敏在長假之前選擇了辭職。

  陳敏敏在高校裡學習的是美術類的『新媒體』專業,到廣告公司工作算是專業對口學有所用。可是陳敏敏發現這麼一個專業對口的理想工作,並不像她最初想象得那麼得心應手。而同學聚會時她發現像她這樣工作時間不長就『炒』了公司的同學大有人在。同寢室一個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同學也一樣是牢騷滿腹:和領導、同事的關系太復雜,工作沒法按自己的思路進行,乾也不是不乾也不是。

  半年之內成就職『黑色時段』

  據市人力資源市場職介科科長姜有志介紹,工作三個月左右到半年這一時段,已經成了職場新人的離職高發期,在這一時段內辭職的或是被辭職的比率會在五成左右。

  為何『三個月到半年』成了很多年輕人就職的『黑色時段』?姜有志介紹,現在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能夠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已經不容易,所以在剛剛工作的前兩三個月,大學生們大都能像『林妹妹進了榮國府』一樣,小心謹慎、多看少說、努力做事、不怕辛苦,也就是說他們大都在壓制著自己的個性而努力地做好一個『小媳婦』的角色。但是『85後』們生長生活的環境決定了他們張揚的個性,這種個性不可能被長期壓抑。當他們漸漸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便開始希望創造性地,或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安排自己的工作,與周圍同事、上司之間的矛盾便會凸顯出來。由於剛剛步入職場,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不強,很多人依舊沿用著學生時代『直來直去』的方式進行交流,必然會讓他們在職場上處處碰壁,甚至受到擠壓。據介紹,這是造成職場新人類們『黑色時段』的主要原因,很多有個性的年輕人扔下三個字『不乾了』而瀟灑走人,也有一些人由於工作中處處碰壁無法適應而被用人單位『勸退』。


 

  職場新人需要『嬰兒』般呵護

  『既然剛剛入職的「85後」們被稱為「職場嬰兒」,那麼嬰兒就需要有人去呵護和引導,幫助他們斷奶,使他們盡快成熟地面對職場。』姜有志說。

  據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職業規劃師曾雪璐分析,相對於沒有利益紛爭的上下鋪關系,以及沒有經濟壓力和後顧之懮的學習生活,步入社會後,『職場嬰兒』們所面臨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他們需要一個調整和適應,這就是所謂的『斷奶期』,如果職場新人們的『斷奶期』不能得到適當的調整,那麼他們極易成為跳糟達人。曾雪璐說,高校的就業指導人員對於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就應該提前打好『預防針』,同時幫助學生分析可能出現的狀況,如何應對和調整。與此同時作為用人單位,也應該對剛剛入職的新人給予必要的指導,入職培訓和定期的專業培訓,良好的企業文化等都是幫助新人縮短『嬰兒期』的過程,用人單位就是從留住有用人纔的角度出發,也不應忽視了這些環節。

  熬過『斷奶』期前途會很光明

  『就如同所有的嬰兒都有斷奶期的煩躁一樣,幾乎所有的職場新人也都有剛剛入職的不適應,就要看你自己怎麼對待了。』同為職場新人的小吳說,他自己就正在『斷奶』,但他不會辭職,就算是這份工作真的不適合他,他也努力地去適應,就當是磨煉自己,就當這裡是一個學習與人交往的學校。與小吳有著共同想法的女孩兒楊娟說:『我們步入社會,就不再是父母的寶貝,而是一部機器上的零件,你要再矯情,就會被毫不留情地換掉。頻繁地換工作會讓人覺得你很浮躁,完美的工作環境是不存在的,職場老將一樣也有職業困惑,你不去接受它它就會排斥你。』

  業內人士對正在苦熬『斷奶期』的職場新人提出建議:『在職業初期人人都有理想抱負,但最後真正成就大事業的,反而是最初沈得住氣的人。期望一開始就脫穎而出,非但不實際,反而會增加適應期困難。』『學勤快、善相處』是姜科長給職長新人開出的藥方。他說,很多職場新人仍保留了許多學校的習慣,很典型的就是凡事都要領導吩咐了纔去做。其實,工作分內的任何事都要盡力去做;沒有交代的事只要對單位有利,也要主動去做。例如:主動接聽電話,跑腿,打掃衛生,招呼客人等,不要擺架子。對一些別人都推脫不乾的事,新人如果能主動要求接過來做,比較容易融入同事圈。另外剛到一個新單位,『人和』最重要,只要能與同事和睦相處,任何困難都可找人幫忙,不至於孤立無援。遇到大家意見不一致時,盡量避免與人正面衝突,心平氣和地探討問題、互作讓步,直至達成共識。同事之間的情誼也是在工作中培養起來的,團隊精神是通過一次次磨合、理解、遷就鍛煉出來的。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