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五常市年初承諾實施41件惠民工程全部完成
2010-10-25 10:55:3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傑 郭帥 王大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0月25日訊 20日,五常市年初承諾的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道路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41項惠民項目全部竣工,棚戶區改造面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扶危助困資金投入等三項歷史之最,給五常市百萬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50多萬平方米高樓拔地而起 8條主次乾道全部改造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五常市區主要街路一盞盞流光溢彩、造型新穎的街燈,一棟棟拔地而起的新樓,一條條寬敞平坦的街路,把五常市裝扮出了『大都市』的味道。一位出租車司機對記者說:『我們五常今年光大樓就建了200多棟,一般的縣城是比不了的!』

  一直生活在棚戶區裡的五常鎮居民李淑蘭告別了低矮潮濕的危舊房,剛剛搬進新樓房。她說:『住了大半輩子的破房子,我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新樓房,在新樓裡過春節的滋味一定很美。』

  讓困難群眾『買得起房住得上房』,是五常市改善民生工作的重點。據介紹,今年該市開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棚戶區拆遷改造,改造面積50多萬平方米,涉及居民3840戶。按照五常市總體規劃目標,兩年後全部改造棚戶區,市區全部實現『樓房化』。

  據了解,自2008年實施棚戶區改造以來,五常市已完成房屋拆遷面積58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32平方米,安置居民8762戶。今年,全市共審批棚戶區改造項目22項,拆遷房屋面積26.9萬平方米,佔地面積55.3萬平方米。

  『打通斷頭路,拉直歪脖路,拓寬狹窄路,整修破損路』,基礎設施建設一步到位,徹底解決居民行路難、吃水難、取暖等問題,是五常市的又一個大動作。年初至今,該市投入1.244億元,拓寬改造了運輸路、文化路、體育路、希望大街、民族路、金山大街、南三道街、北二道街等主要街路,改造道路49公裡。


 

  4500戶農民喜遷新居200多公裡鄉村公路成坦途

  通過農村泥草房改造,4500戶農民住上新居,212.4公裡通村通鄉路告別『水泥路』,8所農村中小學得到修繕和改造,新建39個標准化村委會、17個鄉鎮派出所、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4個鄉鎮中心計生服務站和5個高標准農機合作社,完成了龍鳳山灌區建設,解決了20個自然屯的飲水……這些包括住房、教育、公路等方面的建設,讓廣大農民深深感受到了實惠。他們說:『今年是我們農村變化最大的一年。』

  五常市今年有4500戶農民搬出泥草房,搬進了嶄新的節能環保磚瓦房。八家子鄉八家子村農民李淑琴說,她們一家5口住在泥草房快30年了,是泥草房改造惠民政策讓他們全家住上了節能環保的新房子。

  今年,五常市還爭取國家、省、市農村公路建設投資6670萬元,建設通鄉公路71.3公裡,通村公路141.1公裡。公路建成後,不僅使五常市260個行政村路面基本實現連通目標,而且極大地促進了五常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與此同時,農村中小學、鄉鎮中心計生服務站等都得到了改善,20個自然屯的飲水問題也得到了徹底解決。

  5萬老人免費體檢 百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扶危助困資金投入又是五常市的一個『歷史之最』。今年,該市投入1500多萬元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為150多位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光明手術』,並幫助400戶殘疾人改造了危房。

  五常市殘聯理事長孫有說,為全面改善殘疾人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五常市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和資金投入,通過生產扶助、科技扶貧、就業扶貧、安居、民生保障、助學、復明、醫療康復以及維權援助等9項工作,全力推進了殘疾人就業和扶貧工作,實現了殘疾人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保。

  右腿殘疾、靠修鞋為生的徐文貴多年居住在破舊低矮的小平房,今年春天拆遷人員通知他要動遷時,他握著來人的手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10月16日是部分殘疾人入住新房的日子,徐文貴拄著拐來到新居,在門前點燃了一掛鞭炮。他說,這掛鞭炮是感謝政府為殘疾人所做的一切。

  據了解,該市今年為51860名65歲以上老人做了健康體檢,並建立了健康檔案,對151名白內障患者全部免費實施了手術,讓他們重新見到了光明。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