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4日訊 信訪農民張老漢不用再『東奔西跑』找相關部門了,只在哈爾濱市信訪服務中心,就可以找到人保和農業部門的接訪人員。同時,一家企業的十多名集體信訪人員,也被安排到大型會議室內接訪,由涉及的三家接訪部門集中接待。這是記者在新啟用的哈爾濱市信訪服務中心看到的一幕。
3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文昌街26號的哈爾濱市信訪服務中心,看見這裡戒備森嚴,每個進入大廳的群眾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安檢,打火機、刀具等危險物品一律禁止帶入,就連瓶裝的水也要喝一口纔能『放行』。過了安檢口,就進入了寬敞明亮的接待大廳,大廳內設置了登記窗口、行政復議窗口和復查復核窗口,每個窗口都有一到兩名工作人員在耐心地接待群眾來訪。中心內還增加了律師接待室,來訪群眾如果有法律方面的問題需要諮詢,律師可以提供免費諮詢。而直接進駐大廳的17個職能部門也實行『一站式』辦公,來訪群眾先是用身份證進行電腦登記生成來訪編號,按編號順序統一排隊,依次前往對應的職能部門接待室,實行分類接訪,『一條龍』快捷服務。據哈爾濱市信訪局綜合處的隋處長介紹,中心的建設大大方便了群眾上訪,到了中心就可以找到任何部門,不會再被『踢皮球』。
在哈爾濱市國土資源局的接待室內,3名工作人員正在耐心細致地和來訪群眾交流。哈爾濱市香坊區農民孫某因土地糾紛問題多次到各級政府部門上訪告狀,近日,聽說哈爾濱市成立了信訪服務中心,又來此反映問題。被派駐到信訪中心的哈爾濱市國土資源局乾部柴丹秋耐心地和來訪人員解答,『你們反映的問題不屬於省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受理范圍,已經不在國土部門的職責范圍內,如果有任何疑問和不滿,可以走法律程序解決問題。剛開始,幾個農民並不理解,情緒有些激動,柴丹秋和兩名工作人員放棄中午休息時間,毫無怨言地監守在崗位上,繼續耐心地和來訪農民講解法規和政策,經過幾個小時的溝通,上訪農民終於被柴丹秋的真誠和敬業精神感動了,心平氣和地離開了接待室,決定利用正常的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並留下了一句真誠的『謝謝』。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心正式啟動後,公安、民政、人保、教育等17個單位的50多名專業骨乾和後備乾部,進駐中心直接接待信訪群眾,處理信訪問題。群眾上訪只要進一個『門』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部門,而不會再被『踢皮球』;矛盾糾紛在一個地方就可以得到合理解決,而不會在部門間『轉來轉去』。就一件信訪個案而言,如果到中心反映,中心將按照『統一登記、分類接談、現場處理、立案調處、交辦督辦、法律援助』的工作程序,最大限度地保證來訪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