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省委十屆十四次全會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全會精神,在我省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特別強調,以推進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為重點,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必須堅持民生優先,把民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利益,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民群眾對衣食住行、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要求與期待會更高。做好民生工作,意義深遠重大,既是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前提保障。
作為『八大經濟區』重要抓手的『十大工程』建設,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與改善人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關。在推進過程中,要把民生工作紮紮實實地貫穿在發展的各個方面,大力推進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各項民生工程;要以高度負責的政治態度和工作態度貫徹落實好民生工作的每項措施、每個環節;要像抓項目建設一樣,千方百計把民生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要帶著深厚的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知民情,解民懮,幫民富。
要堅持把擴大就業作為惠民生的首要目標。就業是民生之本,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堅持就業優先,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充分就業,采取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渠道,以項目建設大發展推動就業規模大提高。要鼓勵創業,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廣開就業門路,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等多種形式就業。
要堅持把增加收入作為惠民生的核心任務。百姓富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體現,要用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民生工作的真情實意。要不斷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使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勞動報酬增長不低於經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普遍較快增加,讓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要堅持把社會保障作為惠民生的重要基礎。穩定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民生所系、民安所在。要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建立完善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提高保障標准,加快形成覆蓋城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提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要堅持把改善住房作為惠民生的德政之舉。住房是民生之需,住有所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切實要求。解決好住房問題,就是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給百姓的最大實惠。要做好基本住房保障工作,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優化住房供給結構,逐步提高居民住房質量,推進『三棚一草』改造和『三供兩治』建設,改善生活環境,讓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確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在『十二五』時期,我省的民生工作必將迎來新的更好更快的發展機遇。只要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福祉作為根本目標,以民生工作的切實改善,實現每個城鄉居民都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貧有所扶、困有所助,讓所有的民生願景,都成為惠及三千八百萬龍江兒女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