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十一五』棚戶區改造回望
2010-11-24 14:08:1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何旭 陳曦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陰暗狹小、年久失修、設施不全的棚戶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美麗新居。在『十一五』期間,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改善城鄉居民、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擺上重要位置,全力以赴地幫助更多百姓告別棚戶區,住進暖屋子,使全市的棚戶區改造真正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創新模式全省獨創五招兒

  過去,該市有很多涉及動遷面積較大、群眾改造願望迫切的大型棚戶區。『十一五』期間,市政府集思廣益,探索出全省獨有的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捆綁式開發、棚戶區改造與廉租房配建相結合的五種模式,大大加快了全市棚戶區改造的速度。

  由政府主導推動棚戶區改造,在牡丹江的歷史上還是頭一遭。采用這一模式好處可不少,最顯著特點就是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政府的優勢,加快項目推進。2008年,該市按照這一模式啟動了佔地面積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計劃投資8.2億元的曙光新城棚戶區改造項目,極大地改善了原址3000戶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使大慶路兩側6片棚戶區5000戶居民和『三溪一河』沿岸兩側1000戶棚戶區居民喜遷新居。

  同時,該市還把棚戶區改造與城市總體規劃、城鄉建設規劃、濱水城市建設相結合,使城市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目前,市區改造的39片棚戶區中有9片是濱水棚戶區,全市投入近6000萬元對市區的『一河三溪六湖』進行治理,動遷『一河三溪』30米綠化帶周邊居民1113戶,綜合整治了濱水棚戶區周邊環境,新增綠地60萬平方米。

  惠民拆遷回遷優惠政策多

  過去,棚戶區居民『怕』拆遷,不是因為捨不得過去的老房子,而是擔心得不到實惠。一位回遷戶告訴記者,不是不願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而是怕交不起回遷錢,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為了讓群眾安心、放心搬離棚戶區,『十一五』期間該市特別出臺了《危房棚戶區改造安置補償暫行規定》,制定『拆一還一』、上靠戶型增加面積部分每平方米750元(2010年上調至950元)、一次性發放6個月臨遷補助費、超過18個月加倍發放臨遷補助費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使拆遷安置戶固定資產戶均增值近6萬元;對於拆遷范圍內的低保戶,每戶補貼1萬元,殘疾人按登記補貼5000元至1萬元不等,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群眾利益。在優惠政策的推動下,『新丹溪小區』10天時間拆遷2368戶,創造了該市棚戶區改造史上搬遷速度最快、搬遷戶數最多的新記錄。

  據了解,2006年,牡丹江市區棚戶區改造面積為10萬平方米,到了2009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71.4萬平方米。按目前的速度,再有三年時間,該市將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

  五年的棚戶區改造,不僅有力地改變了牡丹江城市面貌,改善了城市基礎設施狀況,完善了城市功能,促進了住房保障體系的建立。同時,還促進了就業,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百姓受益、企業獲利、城市增色、財政增收的多贏局面。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