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綏芬河谷盈新?(新農村) |
![]() |
綏芬河谷盈新?(新農村) |
![]() |
綏芬河谷盈新?(新農村) |
黑龍江新聞網訊 忙著建設新村,忙著外出打工,在綏芬河市阜寧鎮寬溝新村,記者感受到的不是冬的沈寂,而是一片火熱。
生活需要願景,美好的希望是支橕人們更好生活下去的『支點』。寬溝新村的村民如今就有著美好的期盼,他們相信明年開春遷入新居之後,日子將會更加紅火。
從鄉村到現代田園城市
整體搬遷後的巨變
『雖然現在新村的附屬設施還沒建好,但我已經回新村看了好幾回了,忍不住呀。老村和新村可是沒法比,現在村裡人都盼著快點搬到新村去住。』寬溝村老村民李成文對於即將回遷的新居,滿懷期待。他笑呵呵地告訴記者,他的新房子有70平方米,只花了8萬多元錢。
寬溝新村距離綏芬河市只有不到14公裡的路程,汽車駛出十多分鍾後,一排排整齊劃一具有簡歐風格的住房出現在記者眼前,還有讓城裡人都羡慕的二層樓房區。
2009年4月,根據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建設和綏芬河市整縣(市)推進城市化的需要,對寬溝村進行了整體搬遷,並更名為谷盈新?社區。在部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時,寬溝村作為綏芬河市其中一個『衛星村』,將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發展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配套服務業。如今不到一年的時間,谷盈新?社區一期工程32棟64戶房屋已竣工。
阜寧鎮黨委書記宋芝耀向記者介紹,谷盈新?社區規劃佔地面積30萬平方米,新居住宅分一層民宅區、二層樓房區和多層樓房區。全部工程完工後,可容納居民360戶。整體風格突出中俄特色、山城特色、生態特色。記者在新區一期工程中看到,每家每戶都裝有太陽能熱水器、有線電視網和寬帶網絡,特別是村內的排水系統以及各種管線全部預埋進戶,談及此,宋芝耀不無驕傲地說:『省級新農村示范區驗收組來檢查時感到很疑惑,村裡怎麼沒有邊溝?我的回答是,我們村的排水管道都埋在地下!』
『新村還要建設現代鄉村別墅區,村內規劃一條30米帶狀綠化線,設置一處公共綠地,配置亭、臺等園林設施。用三年時間將寬溝村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村落。』宋芝耀對記者說。
從農民到『物業項目經理』
『新型農民』的幸福生活
寬溝村的村民從來不愁沒活兒乾,一年四季沒有閑著的時候。借助綏芬河市與俄羅斯的通商口岸優勢,每年出國打工的人有很多。據介紹,村裡有三個小伙子做了商貿翻譯,村民劉家軍還在俄羅斯共青城開了一個木材加工廠……靠著初中三年的俄語底子,加上後天的自學,年輕的陳祥利在綏芬河市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專門給俄羅斯發貨,經常出國翻譯。他告訴記者,他現在還在不斷自學俄語,是為了以後工作能更加順暢。
見到秦續軍時,他正為新村的供熱忙活著。讓28歲的秦續軍難忘的是,今年夏天他去長春參加了物業管理方面的培訓,培訓後,他拿到了『物業項目經理證』。『就因為有了這個證書,我現在已經是寬溝物業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為了更好的服務寬溝新村的建設,2009年開始,村委會有計劃地培養秦續軍在內的5名青年,為組建寬溝物業管理中心做准備,參與保稅區園林綠化、基礎設施建設和貨物運輸代理等工作。
『沒去培訓之前,不太清楚物業管理是咋回事,以為就是清理清理垃圾這麼簡單,培訓之後就明白了,在園林綠化以及管理上有了具體的認知。』秦續軍難掩興奮之情地說,『物業管理屬於服務性行業,我們村兒成立物業公司,鄉裡鄉親就是我的「客戶」,為他們服好務,就是我工作的宗旨。』簡單的話語道出了內心的火熱。
從種地農民到園區員工
園區、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城鄉統籌,鄉在何處?
『既能讓農民享受到城裡人的舒適生活,還要「多接地氣」,結合農民的特點,給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綏芬河市副市長張愛忠說,『我們市新農村建設總體思路是邊建設邊調整,找到最適合農民的結合點。於是,木耳產業園區、智能連棟溫室、農業生態觀光園等規劃應運而生。』
今年初,根據五花山水庫建設的需要,東寧縣綏陽鎮菜營、北溝兩村的農戶正式『移民』到寬溝新村。新村放大菜營、北溝兩村現有的木耳產業優勢,建設了木耳產業園區,規劃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將培育100戶種植戶,實現年產值1000萬元。
記者在已經完成基礎建設的木耳產業園區,見到剛剛從菜營村搬過來的菌農趙忠祿,他正忙著在看護房裡砌火炕,黝黑的臉上掛著汗珠。『這裡設施到位,每個菌戶都給配備一個養菌房,五家共用一個菌包室,沒有任何租金,讓我們無償使用。』憨厚的趙忠祿說,『剛搬來說不擔心是不可能的,但是新村給我們這些菌戶提供的方便是非常到位的。』話語中更多的是對新家園的憧憬和期盼。
宋芝耀說:『我們把寬溝村產業發展設定為「園區帶動型」,就是希望通過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和建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推進園區帶動和產業帶動,進而實現農村勞動力向園區和企業轉移,徹底轉變農民的生產方式。』
談到新村未來的發展之路,宋芝耀告訴記者,首先要發展綜合保稅區的配套經濟服務區,將保稅區和寬溝村結成包扶對子,簽訂用工合作協議,優先考慮和安置寬溝村民就業。另外要充分利用寬溝村毗鄰市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配套服務區。還要發展觀光農業旅游區,大力培育觀光旅游業和生態餐飲業,同時以對俄出口農產品為主線,開發智能連棟觀光溫室、農家樂等項目。
新村的發展已初具雛形,記者看到由省農開辦投資670萬元的智能連棟溫室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明年春天所有村民就會回遷到新居中,李成文告訴記者,搬回新居後他想在自家小院裡搞『鄉村游』,『種上葡萄搭上架,擺上小桌,到時候你們一定要來喝杯我沏的茶。』他說。
記者點評
在寬溝新村,一個新的成長契機逐漸顯現,而且愈發明晰。
農村的未來需要精致的設計,這句話在寬溝村的整體搬遷中得到最好的詮釋。在新村放眼望去,一排排具有簡歐風格的住房讓人眼前一亮,這些住房都是請設計師精心設計的,而智能連棟溫室、木耳產業園區等則是進行了符合當地特點的科學規劃。
傳統與新生的交替之中,新的規劃和管理就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寬溝新村的規劃者們牢牢記住這一點,既要讓農民享受城市生活的舒適,又要免除農民的後顧之懮。如何適應社區生活,如何完成從農民到居民的身份轉換,政府部門對此作了細致而嚴謹的規劃。
三年時間構建現代化的『新型農村社區』,使其真正融入城市,讓更多農民享受到城市化的成果,在寬溝新村,並不是一個夢,而是一個正在實現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