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鱘鰉的『東極魚王』
——記撫遠縣水產局原局長屈興纔
撫遠縣水產局原局長屈興纔,憑著對事業的忠誠和對鱘鰉魚的熱愛,艱苦創業建基地,頑強拼搏搞科研,在人工繁育鱘鰉魚和大馬哈魚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為撫遠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老百姓稱為『東極魚王』。今年6月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到撫遠縣視察工作,了解到屈興纔同志事跡後,李長春同志對他帶領水產科研人員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作重要指示:水產科研人員克服困難攻克了一些世界性技術難題,精神可嘉,值得宣傳。
撫遠縣盛產鱘鰉魚、大馬哈魚等特種魚類,被譽為『中國鱘鰉魚之鄉』。然而,前些年過度捕撈使撫遠漁業產量快速下滑,到2002年,全縣漁業產量下降到不足300噸,漁業收入所佔財政收入比重不足5%。這種被動局面讓時任水產局長的屈興纔坐臥不安。
大馬哈魚生在江裡,長在海裡,出生後就沿江而下,不管是遇到險灘峽谷還是風浪急流,決不退卻,直到大海。這種志存高遠、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屈興纔奮力拼搏,勇往直前,不斷超越自我的寫照。
要重振水產業的雄風,拯救鱘鰉魚擺脫絕境,就必須走人工繁育道路。『人工繁育』,是一項涉及技術、資金、場地等方方面面問題的龐雜繁復的工程。缺少資金,屈興纔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支持,帶頭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借;缺乏人纔,屈興纔請來省內專家傳、幫、帶,自己則和局裡的技術人員一起,夜以繼日『泡』在基地,在實踐中摸索經驗,在實乾中解決問題;缺少場地和設備,屈興纔和同事們就吃住在江邊的簡易帳篷裡,站在帶冰茬的水裡進行人工孵化大馬哈魚卵實驗,在漁船上用彩條布搭起棚子,因陋就簡搞起了鱘鰉魚人工繁育試驗……他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一邊爭取項目資金,一邊實驗生產。很快,第一批200萬建設資金到位;很快,國土資源局無償劃撥建設用地的批文下發;很快,佔地2400平方米的鱘鰉魚苗種培育車間建成投入使用。如今,一個由繁育車間、培育車間、深加工車間和魚展館組成,佔地5.5萬平方米的鱘鰉魚繁育養殖基地在撫遠縣黑龍江畔矗立起來。繁育規模已從最初的80萬尾發展到5000萬尾,品種發展到12個,安排就業800餘人,年銷售收入超過6500萬元,成為全省最大的特種魚繁育基地。
大馬哈魚在由海逆流洄江的過程中,為了越過瀑布溝澗,以其尾部竭力擊水,高速向前躍出水面可達3米。這種頑強堅韌、力爭上游的精神,正是屈興纔歷盡艱辛破解鱘鰉魚越冬難題的寫照。
在北方高寒地區,魚的生長周期較長,苗種和成魚的過冬問題一直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為此,屈興纔率領技術人員赴全國各地,拜專家、會同行,四處尋求『破冰』之路。2004年,他決定嘗試利用國內先進的淡水網箱養殖技術,當年,2萬尾鱘鰉魚只成活了2千多尾,損失高達150餘萬元。總結教訓,第二年基地又養殖了8萬尾鱘鰉魚,這一年魚兒安全過冬,老屈欣喜不已。 2006年他又把養殖規模擴大到了10萬尾,而這一次,意外又發生了。一場罕見的暴風雪將10萬尾魚凍死一半,損失高達400萬!連續的失敗沒有令屈興纔屈服,終於在2007年冬季,攻克了人工加氧和增加溫度兩項技術難關,使養殖的鱘鰉魚獲得了95%的越冬成活率。撫遠縣在大力加湖建起了全國最大的鱘鰉魚網箱養殖基地,養殖網箱達到1200個,面積2.8萬平方米,養殖鱘鰉魚100萬尾、其它名特優魚5000萬尾。
此後幾年裡,屈興纔和技術團隊不懈地進行科研試驗,先後取得了8項省級以上科研成果,其中,活體取卵技術讓中國徹底告別了『殺魚取卵』的歷史,?懷雜交、鱘鰉雜交繁育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水產局專門組建了縣漁業養殖協會,及時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和市場銷售信息服務,使科技成果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目前,撫遠縣養魚規模在200畝以上的大戶發展到200多個;400多名農戶承包了網箱,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全縣魚產品加工企業已達到100多家,年加工能力6000多噸,產品10餘種,年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撫遠『淡水魚都』的名聲也越叫越響。
大馬哈魚經過長途艱辛的洄游,在黑龍江中『臥子』產卵,產卵後,還要守護在卵床邊,直到精疲力竭。這種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屈興纔對事業堅守執著、矢志不渝的寫照。
屈興纔養魚用的是心,拼的是命。幾十年來,在長期與魚打交道的過程中,一份難解的『戀魚情結』已深深地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像熟悉自己孩子一樣熟悉魚的特性,催熟、受精、孵化、養殖、病害防治等問題他處理起來得心應手。但與此相比,他對家庭的付出卻是少之又少。雖然繁育基地就在縣城內,但他卻經常兩三個月不回家,把全部家務連同兩個孩子的教育都甩給了妻子。孩子考大學、上大學,他無暇顧及;妻子突發腦溢血,臥床不起,成了『植物人』,他也難以精心照顧。多年來,屈興纔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工作量之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不僅潛心鑽研理論,搞好科技攻關,還和大家一起裝車卸車、洗池清淤等,三兩天不睡覺成了家常便飯。這種高強度、超負荷的忘我工作,使屈興纔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腸癌。雖然在同事們的催促下去北京做了手術,可術後沒多久,他就帶著結腸貯袋出現在養殖基地。為了撫遠漁業的發展,他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口炎癥尚未消除,時常有糞液溢出;面容憔悴不堪,常常嘔吐不止;食不知味,夜不能眠……可他以堅強的意志,對抗病魔,日夜堅守在工作第一線。
幾年來,屈興纔先後獲得縣市『優秀共產黨員』、『農業先進工作者』、縣域經濟『十大功臣』等榮譽稱號。在屈興纔身上,體現出一名優秀黨員領導乾部忠於事業、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大馬哈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