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寧縣抓好境外流動黨員管理
推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東寧縣通過廣泛調研、創新載體、大膽探索,總結出『商會+黨組織』的境外黨員管理新辦法,走出了『流動有序、異國有家、管理有章、建功立業』的境外流動黨員管理新途徑,不斷推動創先爭優活動深入開展。
抓重點、破難題,夯實創先爭優基礎。從三方面入手,解決境外流動黨員難找問題,打牢活動基礎。一是抓源頭。縣委向各級黨組織下發通知,要求為赴俄務工經商3個月以上黨員建立檔案,各基層黨組織采取電話、信函等方式查找出境務工黨員186名。二是抓出境。鑒於國內外管理上的差異,出境前,國內黨組織負責對黨員開展教育、發放『家書』,包括縣委對黨員的要求和華人商會分布情況、聯系方式;出境後,黨員以『家書』為憑,到境外華人商會報到,由商會介入管理並負責將接收情況反饋回國。三是抓管理。商會規定,凡入駐境外園區的國內企業,都必須先到商會匯報員工基本情況,由商會核實員工身份,經確認是中共黨員的,填寫《東寧縣赴俄務工黨員情況登記表》,由商會負責登記造冊。目前,共有170名黨員納入組織管理。
調班子、優設置,提昇創先爭優水平。一是依托境外園區和商會組建黨委。依據俄方法規先申請成立商會,將黨組織和商會的職能有效融合,承擔起黨組織的職責和任務,商會會長任黨委書記,會員任黨委委員,開展黨的各項活動。按照以上思路,成立了俄十月區華宇工業園區黨委、烏蘇裡斯克康吉工業園區黨委,分別隸屬於國內華宇黨委和吉信黨委。二是依托骨乾企業和人員集中區域組建支部。在骨乾企業和人員集中區域,對黨員情況進行了調查。在康吉、華宇兩個園區成立了6個黨支部,在兩大轄區外成立了中國商品批發市場、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華人商會等6個黨支部。三是依據境外產業發展,調整組織設置。針對境外企業和黨員的發展實際,2010年5月,縣委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對境外黨組織進行優化設置,十月區華宇工業園區黨委新組建了種植業黨總支和養殖業黨支部,並將十月區勞務點黨支部劃歸園區黨委管理。烏蘇裡斯克康吉工業園區黨委新組建了鞋業黨總支,將中國商品批發大市場、烏蘇裡勞務點等3個黨支部劃歸園區黨委管理,並配優配強了支部班子,有力提昇了活動水平。
抓載體、求實效,激發創先爭優活力。充分考慮俄方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重點圍繞三方面開展境外創先爭優活動。一是圍繞重大節日搞活動。境外園區黨委以『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是東寧人』為主題,在『七一』期間,采取舉辦聯誼會、同鄉會等形式,組織黨員經常聯系、定期溝通,增強愛國愛黨意識。二是圍繞生產經營搞活動。在職工中廣泛開展了『安全在我心中』、『崗位技術能手大賽』等載體活動,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烏蘇裡斯克黨委鞋業黨總支創新開展的『鞋業生產技術大比武』活動,得到員工積極參與支持,促進了鞋業生產技術的革新。三是圍繞員工需求搞活動。開展了業務理論研討會、歌詠比賽等多項活動,豐富了職工的文化生活,激發了境外黨員創先爭優活力。活動開展以來,境外黨組織共開展各類活動24場次,有效規避了俄方敏感的問題,促進了企業生產發展。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65%的境外黨組織達到了『五個好』標准,80%以上的黨員達到『五帶頭』標准,湧現出華宇十月區園區機關黨支部、康吉鞋業黨總支、海參崴黨支部和權仁培、遲麗華、崔光熙等一批集體典型和個人典型。截至2010年7月,東寧縣已建立境外黨組織20個,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2個,黨支部16個,為170名境外黨員安了家,佔境外流動黨員總數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