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龍江縣法院打造文化軟實力
2010-11-29 10:44:01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李成武 於濤 王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齊齊哈爾11月29日訊 開庭時法官的儀表要端莊、穩重,穿著法袍或制服要規范,不得隨意走下審判臺,不得在開庭時接聽電話,坐姿要筆直、端正……在龍江縣人民法院,從法官、法警到書記員,無論是一線部門人員還是後勤人員,每個人都嚴格遵循著《人民法院司法禮儀手冊》上的禮儀標准。

  如此遵章守則可不是因為上傳下達有硬性要求,而是因為這本《手冊》是該院法官自己編寫的,已經成了全院法官的自律准則。

  今年1月,歷時半年時間編著的《手冊》一出版,便填補了全國法院系統法官司法禮儀規范領域的空白,並被最高人民法院領導批示:『龍江縣法院的同志們做了一件好事,他們編寫的手冊簡明扼要、通俗易學、便於操作,適應在全國法院推廣學習並列為法官培訓教材』。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述元要求,『在全省范圍內深入學習龍江縣人民法院編印的手冊,並作為法官教育培訓的必修課』。

  一個基層法院的出版物,竟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其實,編輯這本《手冊》的初衷很簡單。龍江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國軍說,法官的一言一行代表著司法隊伍形象,個別法院曾給群眾留下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案難判』的印象,要杜絕和扭轉這種歪風,必須加強法官形象建設,而規范司法禮儀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

  沒有參照,《手冊》編著工作有一定難度,都是由法官們的工作實際、經驗收集整理而成,五章、十八節、十一萬字,面面俱到、細之又細。法官們邊編著、邊遵守,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遵章循規漸成習慣,也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家住龍江縣的王某和李某某離婚財產分割案件,經過了一審、二審發回重審,始終未能結案。民二庭主審法官沒有放棄任何調解機會,一次次到當事人家中耐心勸解,站在原告家院裡苦口婆心一直說到晚上八點多鍾,終於讓屋裡的原告感動,最終使雙方都做出讓步。

  『這裡的法院和其他法院不一樣,審案子語言特標准,講理特透徹,讓人服氣。』龍江縣人民法院把司法禮儀作為加強隊伍建設的助推器,贏得了百姓的交口稱贊。不久前,該院被省高級人民法院命名為20家黑龍江省法院文化建設示范單位之一。而對於該院來說,司法禮儀只是法院文化建設眾多內容中的一項。龍江縣人民法院曾經有著輝煌的過去,被最高院授予『人民滿意的好法院』,副院長張曉紅曾是全國十傑法官。而龍江縣的文化底蘊比較豐富,良好的基礎使2009年新上任的院長李國軍,萌生了大力開展文化建設,以文化軟實力促進審判工作的念頭。

  在李國軍看來,法院文化建設,不僅可以提昇法官隊伍的整體素質,樹立法院、法庭、法官的良好形象,讓法官懂得尊重當事人和怎樣尊重當事人,也使當事人理解法院,有利於案件的判決、調解,提昇司法公信力。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審判文化、環境文化、廉政文化……由此,龍江縣人民法院開始全方位、多角度打造具有人民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從穿著到言談舉止,重點抓司法禮儀建設,對照《手冊》規范司法行為、注重司法禮儀、體現司法民主;『遠學東營、近學張曉紅』,讓乾警們對照自身找差距……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法官的一言一行,必須符合其職業要求,規范行為也漸漸成了一種文化,設立了文化長廊,展示乾警的攝影、書法、繪畫、剪紙、手工藝作品;方便百姓設置『訴訟導航』,印發便民訴訟、訴訟風險提示等,擺在立案庭、鄉鎮法庭等處,讓百姓在打官司中明明白白。

  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精神文化。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是修身,該院就請專家姜百川講《論語》,播放《國學大智慧》光碟,重點抓修身養德教育;忠孝行天下,院裡結合龍江縣這幾年開展的孝星、孝子、孝媳評選,開展忠孝感恩教育;人民法院為人民,每年院領導帶頭演講,全員參與,進行公正無私教育……多種形式,把法院精神文化貫穿於乾警日常工作之中,也使乾警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啟迪。

  謝輝是龍江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常常辦案幾天幾夜回不了家。一次,他外出執行案件一個月沒有回家,上小學的孩子得了重癥,妻子既要在醫院照顧孩子還要侍候年邁的父母。當他辦完案子回家時,妻子整個瘦了一圈。盡管給家人多是歉疚,但謝輝工作的『一切的精神支柱就是感恩與忠孝,工作中把感恩轉化為一心為民,廉潔司法的行動力』。

  和謝輝一樣,『做一個感恩的人,即使平凡卻真誠』、『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已經成為龍江法院人的感悟;『時時處處沐浴在這濃濃的感恩與廉潔的氛圍中,心靈能得到淨化,思緒能得到熏陶』、『忠於法律、忠於事實、忠於領導、忠於事業』……已經成為乾警們的感恩理念意識;『人民法官為人民』、『為人民服務』……已經深深紮根在法官乾警們心中。在龍江縣人民法院,近百名法官上至院長,下至書記員,人人都有廉政格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管好自己』、『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當好助手和後勤,找准位置,立足本職』……法院將每人選定的格言存檔,印刷成《法官的承諾》,時時對照,自身反省。該院還從中精選出10餘條,將其張貼在專門制作的標語牌上,每日一條,作為全院『廉政文化月』的一項重要教育內容。這種管理文化,還包括新增16項規章制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體系;聘任執法監督員和人民陪審員,增設舉報箱、舉報電話,主動征求機關、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群眾意見和建議,把法院工作置於社會監督之下;建立『家庭防御』體系,家屬協助法院做好乾警廉政監督工作……這些都約束著法官的行為舉止,激勵著法官的乾勁和工作熱情。

  法院在審判中要『論理說理、理法交融、情理法兼具』,該院堅持院訓『公正、厚德、感化』的內涵,發揮審判文化『德潤民心,和諧司法』的作用。法官強練業務,紮實寫作功底、熟練法律知識,調研化解矛盾的新方式,也讓調解成為獨特的審判藝術。家住龍江鎮內的張某兄弟倆因爭奪父母房產權反目成仇,該院在受理案件後,多次調解化解兄弟之間的恩怨,彌合割裂的親情,一年多的努力終於使兄弟倆在今年中秋節前握手言和,大哥不但把房子讓給了弟弟,同時還拿出2萬元錢准備給弟弟籌備婚事。

  法院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有所提高,還必須不斷學習教育。也正是如此,該院開展了『讀一本好書、研究一部法律、做一件好事、寫一篇文章、幫助一名當事人、做一名好法官』的『六個一』活動。5歲的劉某被村民李某焚燒漚糞時燒成重傷,在法院判決後李家沒有付清醫療費,劉家就民事賠償部分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該院執行局受理案件後發現,李家早已債臺高築無可供執行的財產,李某正在坐牢,妻子王某帶著孩子外出打工下落不明。而劉某正處於後續治療的關鍵時期,龍江縣人民法院黨組得知情況後,全體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伸出援助之手,不久前李國軍將全院捐助的3500元交到申請執行人劉某的父親手中時,同時聯系民政部門對劉家進行救助。

  在『六個一』活動中,像這樣『幫助一名當事人』的好人好事,該院已經做了90餘件。李國軍說,也許每位法官乾警一周做到『六個一』並不算什麼,可是如果堅持一個月、一年甚至十年,那麼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以文化軟實力促進審判工作,現在百姓對龍江縣人民法院的評價高了,人民滿意度也上昇了,法官自身素質和修養提高的同時,也讓法院的整體工作上了新臺階。一年來,該院受理的3000餘件案件中,沒有發生一起當事人和法官發生激烈衝突的事件,裁判案件的更審改判和上訴率明顯下降。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