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大豆加工企業 在希望中艱難前行
2010-12-01 09:43: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日訊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拽。』在國內油脂加工企業80%已被外資收購或兼並、跨國糧商將我國本土大豆逐漸排擠出油脂企業采購單的情況下,我省龍頭大豆企業對大豆產業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黑龍江大豆加工業獨橕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產業加工大旗,承擔著維護民族大豆加工產業安全的重任。然而,國內外大豆價格倒掛,以非轉基因為原料的國內壓榨企業在希望與困頓中艱難前行。

  中小企業為他人做嫁衣

  『排隊、驗質、上秤……』一臺臺裝滿大豆的汽車井然有序地等待賣豆,這是記者在嫩江縣翔河油脂加工廠廠區看到的場景,這座日收儲能力1000多噸的壓榨企業幾個月來一直不斷地吸納大豆,浸油車間傳出的機器轟鳴聲表明工廠正在開足馬力生產。

  『壓榨原料大豆全部來自周邊農民。』翔河油脂廠劉桂山主任介紹,9月份開始,壓榨企業收益開始好轉,現在加工一噸大豆有100-130元左右的利潤。這也拉動了當地大豆收儲。劉桂山說,把廠址設在大豆主產區,就是看好這裡的綠色大豆資源。現在小包裝生產線正在籌備中,目前大部分『半成品』賣給了其他精煉企業。

  據我省大豆協會統計,全省擁有大豆油脂加工企業150餘家,年處理量達到700萬噸,佔全國加工能力的1/10,受進口大豆衝擊,目前,我省大豆加工企業季節性開工特別明顯,部分企業停產,復產的企業也均屬階段性開工,『利潤行情好就開工,行情不好就停工。』一位壓榨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大豆的主要產品17%是豆油、80%是豆粕。『每天收豆400-500噸的小企業日子最滋潤。開工之前和飼料企業簽訂豆粕購銷合同,再有一定的毛油銷售,行情不好時,小企業也好掉頭。』

  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說,2009年末黑龍江省補貼壓榨的81家企業,合計產能近4000萬噸,遠超過我省大豆產量,存在著明顯的產能過剩。其中多數是中小型加工企業,這些企業大都建在原料產地,產品同質性問題突出,缺乏市場競爭力。由於國內植物油及調和油一直缺乏統一標准,大豆壓榨業的市場准入門檻很低(僅有QS標准),競爭無序,相互傾軋,這也是我國大豆壓榨業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美國已建立了完善的國家質量標准,逐步做到統一標准、統一檢測儀器和檢測方法,產品不僅有明確標識指標,還有內定控制指標,具有很強的認證和仲裁能力,市場准入十分規范。


  龍頭企業獨橕『非轉基因』大旗

  坐落哈爾濱開發區九三油脂工業集團正在開足馬力生產,這裡的生產線原料全部是非轉基因大豆。該集團辦公室主任張志成告訴記者,省內的幾家分公司把粗煉出來的『毛油』運到這裡,再進行精煉加工,產品銷售輻射到東北三省。

  九三油脂總經理田仁禮表示,目前九三設在我省的大豆加工企業都不掙錢甚至賠錢,僅靠集團設在沿海加工廠的利潤進行彌補。『但是,在消費者逐步認可及市場的逐步好轉下,非轉基因大豆一定會大有作為。』田仁禮對非轉基因大豆依然充滿希望。

  據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對大豆流通做的調研顯示,目前國內油脂加工企業80%已被外資收購或兼並,跨國糧商將我國本土大豆逐漸排擠出油脂企業的采購單。我省大豆加工業在獨橕國內非轉基因大豆加工產業大旗。

  現全省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5家,年加工能力910萬噸。九三油脂工業集團設備先進,在國內大豆加工企業中加工能力位居第二;陽霖油脂集團年處理大豆180萬噸,躋身全國民營油脂企業前列;中國最大的大豆工業園區——大慶日月星大豆高新工業園,依托黑龍江省非轉基因大豆主產區優勢,生產非轉基因的綠色、有機、無公害的大豆產品;農墾墾區大豆年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實現了以大豆加工企業為龍頭,帶動生產基地和承包職工的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經營格局,初步形成了大豆產業化體系。


  國產大豆生產『三高』龍頭抬頭難

  九三油脂總經理田仁禮表示,大豆產業已完全資本化,農產品市場競爭的背後,不是產品質量和品牌的競爭,而是資本實力的競爭。我們的農民和加工企業的競爭對手是華爾街金融大亨,雙方不在一個級別,競爭結果可想而知。

  田仁禮說,國產大豆的生產加工存在『三高』,這讓加工企業缺少競爭力。一是財務成本高,一季收購,四季生產,企業要在一個季度把全部原料收購到手,加工企業資金周轉速度每年最高2.8次,大豆加工企業都要靠貸款生存,按現行貸款利率計算,每加工1噸大豆需要支付銀行利息70元。而東南沿海企業用進口大豆,依托口岸便利,加工一船進一船,年資金周轉率達8次以上。

  二是收儲成本高,國產大豆收購面向每一戶農民,車馬費、包裝費等短途成本都要企業承擔,一噸大豆要多付出85元錢。進口大豆此類費用為零,因為進口大豆到港後直接運到廠區。

  三是運輸成本高,我省是大豆主產區,但不是銷區,大豆市場在大連山海關以北地區,把大豆制成品運到主市場,一噸需要100元。進口大豆從港口到車間,疏導費只需要20元。

  這樣算來,在沒加工之前,國產大豆的生產成本每噸就要比進口大豆高出230元。產品還沒生產出來就增加了成本,商品到市場上銷售就沒有價格優勢。這也是迫使壓榨企業沿海化布局,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主要原因之一。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