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作人員演示現代農業數字信息管理系統,查看農田種植情況。東北網記者 王蕊攝 |
![]() |
省級龍頭企業翔河油脂全封閉生產線。東北網記者 王蕊攝 |
東北網12月1日訊 題:保衛龍江大豆!——『振興龍江綠色大豆產業』系列報道之三
記者 王蕊 楊帆
『不能放棄大豆種植,這不僅是大豆自身的問題,更關系到國計民生。現在我省大豆的種植面積、產量都佔全國的40%,但是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必須得保住種植面積30%的底線。』省農科院農藝師、大豆專家劉忠堂大聲疾呼。
『豆子不僅是日常食品,還是2萬餘種加工產品的原料,其產業鏈很長,可以延伸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大豆產業不僅與百姓息息相關,更是相關領域關注的焦點。』省農科院大豆所所長劉麗君表示,大豆價格的起伏,將直接影響到其他行業的市場穩定。
作為黑龍江省有優勢的作物,大豆種植面積大,單產及機械化水平高,產業化鏈條長,加工產品效益高。大豆產業的有序發展再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大豆經濟』。黑龍江是國內非轉基因大豆主產區,大豆種植更是1000萬豆農賴以生存的保障。
面對大豆產業的嚴峻形式,兩名專家表達了共同的呼聲:保衛龍江大豆!。『國家應堅定不移的發展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做大做強大豆產業。』
相關鏈接:
『振興龍江綠色大豆產業』系列報道之一:『金色大豆』閃耀黑土地
『振興龍江綠色大豆產業』系列報道之二:吹響保衛龍江大豆產業的集結號
![]() |
維生素e高α的生產車間。東北網記者王蕊攝 |
加強對大豆種植的補貼政策 建立大豆價格體系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農民存在惜售心理。『加工企業即使想銷售我省的綠色優質大豆,卻受效益低下的制約。加工企業與豆農在價格上形成了內部的利益衝突,但是利益缺口沒人填補。』農墾北安分局副局長王景海說。
北安市副市長玄兆力則表示,現在水稻、小麥都有保護價收購,而大豆只有臨時儲備價收購,沒能在市場調節中起到杠杆作用。此外,由於國家沒有對大豆加工企業的補助,導致企業從農民手中收購大豆成本較高。
據九三集團董事長田仁禮介紹,目前沿海的加工企業較多,若是從我省收購豆子,每噸比進口大豆高500元,運輸上還要多花200元。
『美國、巴西等國家的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水平很高,盡管黑龍江加強了機械化種植,在農場實行了規模化,但地方農村還是沒有大規模普及。在這樣的耕作條件下,如果國家沒有對農戶的補貼,想與進口大豆競爭,是很困難的。』劉麗君說。
相比我國在大豆種植業補助的薄弱,美國的高額補貼為進口大豆遠銷中國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劉麗君表示,美國農業實行高額補貼,每出口一斤大豆補貼農戶2毛錢。作為大豆生產和出口大國,美國對大豆產業采取了多種支持和保護政策。市場營銷貸款補貼、貸款差價補貼、直接補貼和反周期補貼等政策,使美國大豆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應建立動態的價格體系,使種豆的效益不低於玉米,企業收購大豆做加工原料不高於進口大豆價格,這樣將補助補給企業的產業鏈上,可以根據市場變化情況,適當地調節市場價位。不僅帶動農民積極性,企業購買原料價格也能得到保障。』劉忠堂表示。
東北農大國家大豆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秀清表示,種植補貼應以穩定大豆播種面積為目的,加工補貼則以消耗掉黑龍江省大豆為主,能夠使加工企業獲利,要持續不斷扶植我省加工企業發展,直至非轉基因產品市場基本形成。
『針對生產者的補貼以良種為主而非產量,補貼標准應為比較效益。把種植品種決策權交還農戶,通過市場終端需求引導良種種植。針對企業的補貼,要根據國際市場價格走勢,體現動態靈活性和時效性。』朱秀清說。
發展扶持龍頭企業 延伸大豆產業鏈
談及對大豆產業的規劃,王景海表示,『農墾系統旨在利用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產品質量,發展綠色、生態、有機大豆種植。北安分局正按照出口食品的標准,打造一個百萬畝食品出口基地。可要把好產品推向市場,就需要龍頭企業打造好的品牌,沒有像樣的企業帶動,不能打造出品牌,仍然走不出「優質不優價」的怪圈,產品附加值沒法體現,發展仍然受限。而轄區內恰恰沒有這樣的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在發展大豆產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我省大豆加工企業普遍規模小,沒有形成企業集團集約發展的態勢。截至2008年,全省有大豆加工企業1180家,規模以上大豆油脂加工企業68家,其中日處理量在1000噸以上的大型大豆油脂企業僅16家。受國內外大豆價格倒掛因素影響,部分大豆加工企業已被迫停產。
據嫩江縣副縣長方曉介紹,該縣有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企業每年帶動當地大豆基地種植面積可達300萬畝。看到了龍頭企業帶給大豆產業發展的甜頭,嫩江縣進一步引進了大豆粉、豆奶、大豆蛋白等其他加工企業,訂單收購地產大豆。
『通過大豆加工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延長大豆產業鏈,實現全縣地產大豆的就地加工增值,從而帶動和推動縣域大豆業的發展。』方曉說。
朱秀清認為,可以通過新興技術的輸入和支橕,提高大豆蛋白和『非轉基因』高端食用油的生產和檔次,打造新的品牌,搶佔高端市場。通過技術提檔昇級,重點扶植有代表性的加工企業,最終提高產品的銷售價格,培養消費群體,拓展市場空間。
作為大型大豆經營加工企業,九三糧油年加工大豆能力700萬噸。近兩年,集團看到了深加工的附加潛力。幾年間,相繼開展大豆產品精深加工,注重產業延伸,目前,已擁有兩條天然維生素E生產線,一條大豆異黃酮生產線,一條精煉油生產線,一條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生產線。幾條生產線共可生產大豆卵磷脂、天然維生素、大豆異黃酮等18個以大豆為原料的醫藥中間體和天然保健食品。定單收購我省近2300萬畝大豆原料,有效地帶動了豆農的種植熱情,開拓並延伸了大豆產業鏈。
『產品深加工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對企業的利潤率也有保障。但同時也要求企業要有規模,要有品牌。』集團董事長田仁禮說。
建立『非轉基因保護區』 唱響非轉基因主旋律
作為國家重要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黑龍江大豆種植佔據了資源和生態優勢。『黑龍江大豆產業有很好的自然優勢和生態優勢,所處的積溫帶適合種大豆,其油份和蛋白質都很高,作為每一類的加工原料都很合適。相對於進口大豆,色澤亮,顏色黃且均勻。』劉麗君告訴記者。
『黑土地培育的非轉基因大豆,既安全,質量又好。高蛋白、純天然,食用安全是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的特色優勢。』農墾北安分局副局長王景海說。
『非轉基因大豆沒有賣出好價錢,主要是沒有人來保護「非轉基因」產品,無法凸顯其優點、品質,百姓無法辨認並加以認可。』田仁禮無奈地說。
目前由於國內大豆市場混雜,國家沒有非轉基因監督和鑒定機構,市場貼著『非轉基因』的標識的食用油隨處可見,標識的樣式、大小也不盡相同,百姓難分真假,非轉基因豆油在貨架上也就沒了氣勢,目前食用油類仍靠品牌、價位一較高下。擺在田仁禮面前的除了賠錢的賬目表,更多的是對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失望和惋惜。
面對國際市場的擠壓,九三集團仍然堅持用國產大豆生產非轉基因大豆。田仁禮建議,『應建立非轉基因保護區,保護我省的大豆資源,唱響非轉基因主旋律,把黑龍江大豆引向餐桌。通過建立保護區,體現出與其他大豆的差別,從而突出非轉基因大豆的優勢。』
劉麗君表示,我國沒有關注到大豆產品的價值最大化,因此對大豆產業的保護和重視程度不夠。因此,國家應加強對非轉基因類產業的保護。
朱秀清認為,盡管是末端環節,加工企業也應積極推動非轉基因市場的開發。『協調開放北京、上海、天津大豆產品市場,通過設立非轉基因專櫃等措施將產品推向市場,通過市場的開發和佔有,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另外,企業在營銷策略上必須轉變觀念,要看到非轉基因產品的巨大市場潛力,並且圍繞這一定位進行戰略化布局,努力奪取非轉基因大豆話語權。』
國產大豆在家門口與進口大豆相遇,受到嚴重擠壓。對於如何擺脫國產大豆的困境,專家、企業家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共同的觀點:發揮我國大豆非轉基因品種的資源優勢,樹立『綠色、非轉基因』的大豆產業發展理念,適應國內市場發展的需求,發展有中國特色的非轉基因、高蛋白大豆產業,纔能打贏這場保衛大豆產業的持久戰。
『振興大豆民族產業、挺起中國大豆產業脊梁』,2010年9月3日,首屆國際大豆產業博覽會在農墾九三分局召開。借大豆節召開的契機,以建設黑龍江『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為載體,打造綠色、非轉基因大豆基地的大豆保衛戰已經展開,發力號角已經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