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雅文。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
東北網12月1日訊(記者 孫曉銳)『創作是我人生的最大樂趣,它早已不是生存的需要,而是生命的需要。』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雅文表示,《生命的吶喊》能夠獲得魯獎,就像一片燦爛的晚霞,給自己坎坷的人生送來一個美麗的黃昏。
1944年出生於遼寧開原的張雅文,曾是國家一級速滑運動員,現為國家一級作家、黑龍江作協副主席,國家政府津貼享受者、中國百佳優秀電視藝術工作者、全國自學成纔優秀人物。著有《趟過男人河的女人》、《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韓國總統的中國御醫》、《綠川英子》、《玩命俄羅斯》等10餘部作品。《生命的吶喊》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
《生命的吶喊》是張雅文回顧自己過去生活和創作心路歷程的文學自傳。該書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共20餘萬字,詳細記述了作者由一個出身貧寒的鄉村女孩進入專業速滑隊,獨闖俄羅斯、比利時、韓國等國,最終成長為國家一級作家的傳奇經歷,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讀者都為張雅文那種豐富罕見的人生經歷和自強不息、無堅不摧的奮斗精神所深深感動,凸顯了中國人頑強奮斗的意志力,展現了一種在特殊環境下超越個人命運的堅強信念。
張雅文透露說,《生命的吶喊》這部作品,是在自己最痛苦、最絕望的時候完成的。可以說這部作品不是寫出來的,是從自己的生命中流淌出來的。
當時她剛剛經歷完十四個小時的心髒大手術,手術前已經寫好了留給先生的遺書。當她蘇醒過來,發現自己還活著,就從心底發出一聲吶喊:我一定要完成這部《生命的吶喊》!從這一刻起,一個新的生命支點又支橕著她極度虛弱、隨時可能發生術後並發癥的生命。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委會對這部作品的評語是,《生命的吶喊》以個人生活的豐富性、具體性和感染力,開闢一條普通人與大時代連接的生命通道。張雅文從山村兒女到運動員、女作家的奮斗經歷,結合推動她前行的歷史潮流,證明了紀實文學也能形成一種不限於宏大敘事和具有強烈個性色彩的文學概括力。
張雅文說,明年她將推出一部反映黑龍江的長篇小說。而她本人也將一如既往,懷著悲憫之心,懷著作家的良知和責任,遵循著良心的呼喚,繼續吶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