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訊 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的浪潮,『十一五』時期,七臺河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政通人和,百業昌盛,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惠及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百姓眼中的『十一五』,是『十一五』時期城市發展變遷最為生動、鮮活的時代記憶。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百姓看「十一五」變化系列報道』,以百姓視角,為七臺河的『十一五』,留下一份真實而又珍貴的民生見證。
即將過去的5年,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帶來了城市綜合實力的顯著提高,也帶來百姓更加美好的生活。這在人們的衣著打扮上就能明顯表現出來。
『從2005年到今年,是我們全家穿得最好的時期。別的不說,三口人當季的衣服兩個大衣櫃也掛不下,過季的只好放在吊櫃裡或者陽臺櫃子裡,也堆得滿滿的。』11月23日,在桃山區花園社區居民王春梅女士的家裡,42歲的女主人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得意。她把記者引到衣櫃前拉開了門兒,只見左邊櫃滿滿地掛著羊絨衫、薄厚毛衣,右邊櫃掛著羽絨服、裘皮、毛呢大衣,『看,這件是上星期天新買的,皮羽絨,現在時興。』她告訴記者,收入高了,想買啥穿都不難。以前出門參加個場合總感覺沒好衣服穿,現在一大排光鮮亮麗的衣服不知道穿哪件好。『我還清楚地記得,2004年夏天,我去北京我姨家參加一個婚禮,怕人笑話咱穿得不好,花240塊錢買件半袖,跟寶貝似的,怕髒了怕剮壞了,小心又小心。今年夏天我帶孩子去上海旅游,光我們娘倆買衣服就花了快兩萬塊,都是新式樣兒的,不閃腰不岔氣兒。』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穿衣戴帽也講究體現個性和揚長避短了。唐裝、休閑裝、運動裝、西裝,想穿什麼有什麼。現在女人的衣櫃再大也是不夠的,永遠缺少出門前的那一件衣服,一點都沒錯。周圍很多人都發牢騷,每季要淘汰的衣服丟又捨不得,穿又不想穿,有沒有一個機構專門接納大家捐助呢?『盛世有華服』,一點也不錯。品牌服裝進入市場,女裝的粉紅瑪俐、哥弟、聲雨竹,男裝的皮爾·卡丹、七匹狼、夏蒙、雅戈爾……品牌數不勝數。青年人包括孩子們說到服裝,張嘴就是阿迪達斯、安踏、喬丹、鴻星爾克。很多人還不滿足,常常跑到哈爾濱等大城市買衣服。
大商新瑪特裡的服裝品牌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不同的款式,不同的風格,任你選購。在大商皮草店內,記者采訪到一位劉女士,她穿衣很講究,一看就是一身的名牌,正在挑選一件適合自己的皮草,服務員正在耐心地介紹。劉女士對記者說,這是我買的第二件貂皮了,前年買了一件,現在看樣式不是特別流行,所以今年還想來選一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愛美的女士也開始打扮起自己來,大街上三步一個貂五步一個貂,到處都能看見,現在呀,就是生活都好了,所以人呢也就開始講究穿衣的品位和檔次,相信很多女士和我一樣,都特別愛逛商場,總能挑到自己喜歡的衣服,總有新衣服穿,每次買到自己喜歡的衣服,我的心情都特別的好呢。
斯服城裡,一名服務員告訴記者,每天前來光顧的客人真是門庭若市,特別是周六周日,我們都有些忙不過來,有的顧客一次就買好幾件,像批發一樣。當然顧客穿在身上滿意,我們也開心,這證明我們的品牌還是有知名度的,而且也有銷量呀。
服裝的發展歷程,折射出社會政治、經濟、民俗、倫理、社會風尚、價值觀念以及社會心理等諸多方面的發展變化,反映著民眾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審美意趣以及對時尚的不同理解和追求。現在煤城人的生活方式和對於服裝的觀念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我們的確生活在令祖祖輩輩都羡慕的年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