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十一五』變化之『食』:飲食消費質量提高
2010-12-03 10:33:42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楊海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3日訊 即將過去的5年,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民以食為天,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的方面就有許多具體的體現。

  辛貴廷老人說:『我們家在農村,一對兒女都在外忙自己的事,平時只有我和老婆子兩個人在家。我和老婆子打小就是從苦日子裡過來的,多少年來都是有什麼就吃什麼,對吃沒什麼講究。這幾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嘴也好像嬌貴起來了。

  『以前一日三餐不管冷的熱的都能往下咽,剩菜剩飯熱熱燴燴也都吃了。這幾年生活條件好了,人的「毛病」也多了,涼的飯菜是絕對不吃了,菜也是每餐炒新鮮的,而且還得變著樣兒地做。

  『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後,日常開銷明顯增多。農民吃得更精致,東西買得也更貴。雖然如此,可隨著大家收入的增加,用在吃的方面的消費和總支出相比,比例卻是更低了。這一切都得益於黨的政策好,我們的生活纔能過得這麼舒心啊!』

  市民王麗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管什麼年代,吃飯都是人們生活的頭等大事,然而,不同的年代,菜籃子的東西決定了飯碗裡的東西。這些年來,尤其是近五年,我市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人民生活富裕起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菜市場裡的蔬菜品種越來越多,而且居民可以在任何時候買到反季節的蔬菜。二三十年前人們向往大魚大肉有油水,進入新世紀人們追求健康飲食。現在人們更進一步,不僅講究營養均衡,還要求綠色環保。無公害蔬菜、放心肉成了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如今粗糧又成為餐桌上的新寵,備受百姓青睞。現在「富貴病」逐漸增多,當年的「憶苦飯」已成為如今的「保健飯」,粗糧細做、粗細搭配,既豐富了口味,又調配了營養。現在,人們回歸自然,開始喜歡山野菜、玉米蕎面等蔬菜和粗糧,它反映了老百姓對雜糧中微量元素的重視,對傳統膳食的重新認識。』

  吃得舒服,吃得安全,吃得營養,還要吃得健康,吃出文化。市民於海若說:『節日家宴、生日宴、朋友聚會等就餐健康消費成為首選。人們的消費觀念也從傳統的「色、香、味」轉為注重「安全、衛生、健康、營養」,安全飲食意識進一步增強。「寧可一日無肉,不可一頓無菜。」今天,餐桌上的營養越來越被重視,吃什麼菜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已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最關心的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已經不是人們生活中的「奢侈品」。居民越來越捨得花錢下館子。在改善生活、調劑口味的同時,「吃出文化」、「吃出情趣」成為人們食品消費追求的新目標。現在我市餐飲業很是興旺,各式飯店遍地開花。一到周末或是假期,人們三三兩兩相約去喜愛的餐館吃點什麼,不需要花多少錢就能吃到可口的飯菜。花錢下館子,成為節假日和親朋聚會的首選之處。』

  回味飲食餐飲文化的變化,再看看今朝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向小康社會邁進,這也是我市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未來的生活一定比現在更美好。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