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日訊 七臺河市鐵山鄉五星村村民老洪家一家三口只有4畝耕地,生活非常貧困,多年居住在低矮潮濕的泥草房中,每逢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外面停雨了,屋裡還哩哩啦啦的。』2008年,老洪用泥草房改造政府補貼的2萬元資金翻蓋了新房。與我們攀談時,他掩飾不住喜悅地說:『多虧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圓了我住進磚瓦房的夢!』
據了解,我市共有農村泥草房住宅26200戶,其中勃利縣22000戶、市區4200戶。為加快七臺河市農村泥草房改造和建設步伐,根據省政府下達的八年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我市決定用三至五年時間全部完成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
2008年是農村泥草房改造的第一年,省政府下達的七臺河市改造任務是2400戶,我市實際完成2800戶。去年省政府下達的改造任務是2600戶,我市完成4610戶。
今年,市區計劃完成餘下的1720戶泥草房改造任務,預計到年底完成全部改造任務。勃利縣今年計劃完成3100戶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剩餘13970戶計劃到2012年全部完成。
在茄子河區中心河鄉中心河村村民李忠國家新蓋的磚瓦房門上,端端正正地貼著『共產黨好』幾個大字。
李忠國身有殘疾,他家的泥草房已經破舊不堪開始下沈,但李忠國自家無力蓋新房,依靠泥草房改造優惠政策和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政策,李忠國得到了住房改造補貼款,『1+1』認窮親幫扶單位又幫他解決了水泥、鋼筋等建築材料。今年國慶期間,李忠國家新蓋的磚瓦房上梁了,李忠國特意請人寫了一副對聯貼在新房門上:『架金梁廣得高朋助力,立玉柱多謝政府幫忙』,橫批是『共產黨好』。
按照國家建設部及省建設廳相關文件精神即農村泥草房改造向示范試點村傾斜、向低保貧困戶傾斜、向有積極性的農戶傾斜的『三個傾斜』政策,我市積極制定了泥草房改造優惠政策:一是對全市所有農村泥草房改造戶實行改造資金補貼政策,三區泥草房改造每戶補貼5000元,分別由市、區兩級財政各補貼50%;二是民政部門對低保戶、特困戶每戶增加補貼10000元;三是市政府對省、市兩級農村泥草房改造示范村每戶額外增加補貼5000元。
按照上述政策,今年我市農村泥草房改造共需補貼資金860萬元,其中市級財政補貼資金450萬元、區級財政補貼資金410萬元。
為了使泥草房改造工作更加規范有序,讓農戶得到應得的利益,我市在各鄉、鎮政府建立農村泥草房改造專門機構,為改造戶設立信息檔案,從市、區、鄉、村四級形成上下貫通的抓實泥草房改造的工作體系。做到實施有指導、驗收有備案、補貼有監督,以確保工程質量和資金到位。在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及泥草房改造領導小組統一協調下,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和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新聞部門也圍繞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進行大力宣傳,使泥草房改造工作真正形成了全黨重視、全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農村泥草房改造的試點示范工程重點抓好兩個層次的典型示范,一是確立示范村市級5個、茄子河區2個、勃利縣3個,其中有連片改造的典型,有整村推進的典型,還有整體搬遷、撤並自然屯的典型;二是重點扶持整村改造的典型。
中心河鄉中心河村及紅旗鎮紅鮮村整村建設農民公寓,紅旗鎮曙光村、東昇村正在整村推進改造中。預計到年底,市區將有5個村實現整村搬遷改造。
優美的新村環境、齊全的基礎設施、排列整齊的農民新居、統一顏色的鐵皮屋頂,在晴朗的天空映襯下,農民新居成為我市鄉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