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房地產全景調查:四煤城今年前10月銷量均破3000套
2010-12-11 13:01:34 來源:生活報  作者:崔立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雞西:全市銷售面積雞冠區佔一半

  ●雙鴨山:銷售套數同比增215.1%

  ●鶴崗:主城區房源供不應求

  ●七臺河:房價上漲快房源少是主因

  核心提示

  黑龍江新聞網訊 七臺河、雞西、雙鴨山、鶴崗4座省內三線城市,雖然從經濟活躍程度、人口數量上無法與二線城市相比,但購房者追求高品質居住環境的迫切心理是相同的。因此,在2009年至2010年的樓市爆發期後,4個地市同樣經歷了一輪從『價漲、量大』到回落的輪回。

  一份來自統計部門的『四煤城商品房銷售情況表』顯示:今年1-10月,四煤城商品房銷售面積相差不多,平均30萬平方米左右;銷售套數也都很接近,均破3000套,但四煤城各自的銷量增幅卻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雞西街景

  雞西:

  開發面積達100萬平方米

  全市銷售面積雞冠區佔一半

  對於雞西市城市中心區的樓市走勢,雞西市房產局辦公室主任姚彥敏認為,現在雞西的樓市仍是買方市場。雞冠區面積不大,但聚集了全市中心區四分之一的人口。今年全市商品房開發面積100萬平方米,雞冠區就佔了70萬平方米。在今年開發建設的40多個樓盤中,有30多個集中在雞冠區。

  今年1-10月,雞西市商品房銷售面積3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1%。住宅銷售面積25.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6%,住宅銷售套數3974套,同比增長76.9%。

  截至目前,全市商品住房銷售面積,雞冠區佔了一半。姚主任分析認為,該市人均住宅面積24平方米,低於28平方米的全省水平,位於全省中下游水平,在全國也屬於偏低的。市區100餘萬人口人均居住面積要達到28平方米,需要再建400萬平方米的住宅。姚主任認為,人們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消化400萬平方米應該沒有問題。


雙鴨山『御景江山』樓盤

  雙鴨山:

  銷售套數同比增215.1%

  3個樓盤佔全市開發面積一大半

  『帝京園』、『御景江山』、『山水華庭』,這3個樓盤佔了今年雙鴨山市商品房開發面積的一大半。

  『帝景園』是今年雙鴨山很火的樓盤之一。樓盤位於尖山區雙福路,由高層、別墅和花園洋房組成。高層售價每平方米3700-3800元,別墅每平方米4200-4300元,花園洋房每平方米3800元。據『帝景園』樓盤企劃部工作人員介紹,該樓盤2009年底開盤,到今年11月27日已經進入尾盤,只剩下不到30套。

  『御景江山』樓盤是黑龍江宇輝房地產開發公司在雙鴨山投資4.4億元打造的一個高品質的地產項目。據項目經理張宇鵬介紹,該項目共分三期,一期起價每平方米3600-3700元,17層達到每平方米4200元。說起房源狀況,雙鴨山市城市開發建設綜合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高亞男表示,今年雙鴨山市房價穩定,房源充足,不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今年市中心區開發面積為70萬平方米,比去年增加了13萬平方米。今年1-10月,雙鴨山商品房銷售面積27.1萬平方米,同比上漲175.2%,住宅銷售面積24.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8.9%,住宅銷售套數3268套,同比增長215.1%。


鶴崗住宅小區一角

  鶴崗:

  開發面積逐年增加

  主城區房源仍供不應求

  來自鶴崗市建設部門的信息稱,2009年,該市商品房住宅均價達到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主城區工農區和向陽區房源供不應求。今年1-10月,鶴崗市商品房銷售面積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7%,住宅銷售面積3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7,住宅銷售套數3846套,同比增長23.9%。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06年鶴崗市房地產開發竣工面積89萬平方米;2007年出現一個小低谷,竣工面積只有47萬平方米;2008年出現上揚,達到75萬平方米;2009年竣工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2010年截至10月31日,開發施工面積為160.9萬平方米,其中竣工銷售面積達到32萬平方米。

  雖然開發面積逐年增大,但市場仍供不應求,原因何在?有關專家分析,由於國家給予鶴崗棚戶區改造工程和煤礦城市沈陷區治理工程特殊政策,致使該市的較多建築資源被用於棚戶區改造工程和沈陷區綜合治理工程,使得在2008年之後的房地產開發新開工項目並不多,不少開發商害怕棚戶區改造工程和沈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對房地產市場造成衝擊,紛紛減少了投資,造成部分地區房屋供應緊張。

  該負責人把當地居民購房消費特點分為以下幾類:為了改善居住條件而首次購買樓房的人群。這部分人原來大多居住在各個煤礦提供的公有平房地區,因為兒女結婚需求而購買樓房。因為條件的限制,購買的樓房面積絕大多數在90平方米以內;原有較小面積的兩居室或一居室樓房,為了改善居住條件,購買三居室或大兩居室樓房的人群。此類人群多數為收入較好的雙職工家庭,能夠支付首付並按月償還月供;購買房屋面積在90-130平方米之間的人群。此類人群多是雙職工,並同時擁有一套新房和一套舊房;經濟條件很好的人群,包括部分私營企業主、地方小煤礦礦主等,擁有多套住宅,單套面積普遍超過130平方米,個別戶型達到200平方米以上,而且以購買高層商住樓居多。


七臺河在建樓盤

  七臺河:

  房價上漲快

  房源少是主因

  記者前去七臺河采訪時,正趕上當地的銀泉小區三期入戶,售樓處擠滿了前來辦理入戶手續的人。聊起房價,購房者徐先生頗有感慨:『當年這兒的房子最低價纔1700多,現在最低價已經達到4000多了!早買好了。』當年許多人都和徐先生一樣,並不看好這個樓盤。『南面是桃山水庫溢洪區,東側緊挨著仙洞山,樓底下原來是垃圾場。誰都沒瞧上眼。』然而,5年後,銀泉小區以其濱水靠山的絕佳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小區配套設施成為當地樓市『最好最貴』的代表。

  『今年1-10月,七臺河商品房銷售套數3276套。但樓市曾在2008年的夏秋季節遇到過寒流。』開發辦主任李興仁說,2006和2007年該市在建樓盤建築面積分別達到115萬平方米和88萬平方米,『這個面積在歷年開發量中數一數二。連續兩年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作用到了2008年的房地產市場上。這一年,該市多層房價為1804元,較2007年僅增加了49元。高層房價則出現了負增長,漲幅為-13.9%。』

  『2008年低迷的樓市注定為2009年房價的蓄勢待發做足了鋪墊。』李興仁說,2009年,該市在建樓盤面積下降到53.2萬平方米,較2008年的71.7萬平方米下降了25.8%,與2006年的115萬平方米和2007年的88萬平方米的開發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語。『2008年的低房價導致去年和今年房地產開發量減少。房源供應偏緊是今年房價上漲較快的主要原因。』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