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7日訊 哈爾濱市近期發生多起供熱事故。據了解,在近期發生的供熱事故中,絕大多數供熱管線泄漏都是因為『補償器』破損造成的。
『補償器』頻頻惹禍
12月初,哈市香坊區3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遭遇停熱,數萬戶居民在冷屋子裡度過多個寒夜。據哈爾濱熱電供熱有限責任公司查實,事發原因源自11月27日下午2時,該公司香坊三所巡網職工發現油坊街與通天街交匯處美的維修站門前熱網地面冒出熱水,技術人員現場勘察確定供熱管線泄漏,立即成立了熱網故障搶修領導小組,制定了搶修方案、安全保護措施和緊急情況應急預案。但由於當時漏點水量較少、氣溫又不利於搶修,所以將維修時間定為12月1日。1日早5時,搶修正式開始。6時,供熱公司香坊三所工作人員關閉供水乾線閥門放水,搶修人員在漏點處開挖,2日早5時,漏點找到,是供熱管線中的『補償器』出現了泄漏,導致供熱壓力不足。2日下午3時,搶修完畢,恢復供熱,整個搶修歷時34小時。
近日,哈爾濱熱電供熱有限責任公司供熱范圍內再次出現供熱不達標的問題,檢查發現,該事故也是由於『補償器』的問題。
14日晚,華能集中供熱公司所屬的一根供熱管線也出現泄漏,影響16萬戶居民供熱。據現場的技術人員介紹,該漏點是一臺『補償器』斷裂所致。技術人員正在研究方案,一個方案是更換『補償器』,另一種法案就是用電焊將其補焊。經過研究,最終更換了『補償器』,恢復了供熱。
據供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介紹,供熱管線之間通過『補償器』調節熱脹冷縮,以緩解管路內部的熱應力,類似路橋上的『伸縮縫』。哈市冬季氣溫過低,常引發地下土層因受凍而產生異常壓力,再加之補償器自身的性能與質量問題,導致哈市近年供熱事故常發,故障原因多是『補償器』作祟,『補償器』出了問題,管線就會泄漏。
專家建議加強檢修
12月15日11時許,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生產技術部部長劉匯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哈市冬季供暖管線設計溫度為-26℃,而近兩日哈市室外溫度都達到-29℃甚至-30℃,室外氣溫過低是此次管網泄漏的主要原因。哈市每年都會發生大量的這種管網泄漏事件,僅去年就發生了400多起,今年發生了130多起,事故率較去年已經有所降低。
據供暖專家劉茂東介紹,供熱管線設計溫度是根據近25年冬季平均溫度設計的。零下26度是符合設計規范的。25年來,哈市溫度有-19℃時,也有-31℃,多年來-31℃時哈市供暖管線仍可以正常工作,這表明管線爆裂與室外溫度低沒有直接關系。
劉茂東表示,供暖管線爆裂更可能是因為沒有及時維修或施工質量有問題。在供暖期過後,供熱企業應對供暖管線進行檢修,減少供熱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