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對於哈爾濱的上班族來說,早市雖是公認菜價最便宜的地方,但由於有時間限制,又需要早起,所以並不是他們消費的首選,他們更多會選擇去小區周邊的綜合市場買菜。那麼,這些市場的菜價如何?是什麼進貨渠道?是穩定還是波動很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17日分別走訪了道裡、南崗、道外、香坊四個城區的綜合市場,一探究竟。
-市場調查四區綜合市場菜價差別大
●南崗區——哈西綜合批發市場
『這白菜多少錢一斤啊?』17日,在位於南崗區服裝城地下一層的哈西綜合批發市場,居民王女士向攤主詢問,當得知八毛錢一斤時,當即買了一些。『從14日開始菜價就比以前便宜了,今天又降了一些。』她告訴記者。記者轉了一圈兒看到,當天這裡的白菜0.8元/斤、白蘿卜1.5元/斤、土豆1.3元/斤、尖椒1.3元/斤。
菜攤老板孫繼君表示,他的菜都是從哈達批發市場進的,由於距離哈達較近,佔據地緣優勢,這裡的菜比別的市場便宜,再加上這兩天貨源豐富,菜價下調了不少,黃瓜從3元掉到了現在的1.5元,菠菜每斤也便宜了3毛錢。『前些日子菜價貴的時候,生意特別難做,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把菜全都賣掉,爛在手裡可就賠大啦!』降價之後,銷量上來了,這幾天孫繼君的心情格外好。
●道裡區——道裡菜市場
在位於道裡區尚志大街57號的道裡菜市場,銷售蔬菜的業主劉先生向記者提供了當日部分菜價:白蘿卜2.5元/斤、尖椒2.5元/斤、茄子3元/斤。
劉先生表示,這裡的菜都是從道裡區菜庫進的貨,距離雖然近一些,但不如直接從哈達批發市場進貨便宜,增加了不少成本。再加上這裡以出售淨菜為主,而且基本一天一進貨保證新鮮,晚上會將當天的菜低價處理,因此菜價要比早市、夜市貴一些。
市場管理處王經理告訴記者,這兩天葉菜價格變化最大,一天比一天便宜,降幅最大的是黃瓜、芹菜、尖椒。『主要是這些蔬菜的產量比較大,有了充足的貨源價格當然就有下降的餘地了。』同時,王經理表示,市場還出臺規定,要求蔬菜售價不得高於『進價+20%』,以此控制菜價。
●道外區——大白樓綜合市場
在道外區北十二道街的大白樓綜合市場裡,記者看到蔬菜攤前來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業主洪先生向記者報出的當天菜價是:白蘿卜1.5元/斤、尖椒1.5元/斤、茄子2元/斤。『我們這兒都是從哈達批貨,14日到現在茄子、黃瓜這些大眾菜平均都便宜了1元左右,現在買菜的人明顯增多,我們賣得更有勁兒了。』洪先生一邊忙著給顧客找零錢一邊說。
●香坊區——安埠商廈
在位於香坊區的安埠小區裡,安埠商廈菜市場是周邊居民的主要購買地。為方便上班族買菜,商廈蔬菜專區的營業時間比其他區域有所增加,每天6時至19時營業。17日這裡的菜價為:白菜1元/斤、白蘿卜2元/斤、土豆2元/斤、尖椒2.5元/斤、油豆角5元/斤、茄子3元/斤。
綜合來看,各個區的綜合市場菜價差別較大,以道外區和道裡區的菜價差別最為明顯,有的菜價甚至差了一半。
-查找原因
損耗、進貨渠道、攤位費
是菜價差異主因
在采訪中,許多菜商表示,蔬菜不易保存、損耗大是導致菜品區域價格差異的一個主要原因。『我多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批貨時是30斤,去掉老葉爛葉啥的就算20斤吧,等我們回來把裡面的冰塊、硬紙啥的一去掉,上秤一稱纔十幾斤。而我們再把這些菜從毛菜處理成淨菜,又要去掉很多爛菜葉,一下又損耗了不少。這種損耗轉嫁到菜價上,自然要比批發價貴不少。』菜攤老板胡先生表示,菠菜、韭菜之類的葉菜損耗相對要大一些,而像豆角、黃瓜、地瓜這樣的蔬菜,損耗相對少一些。
而導致菜價區域性差異的另一個原因是進貨渠道各異。記者發現,各個市場的菜販進貨渠道各不相同,有的從哈達批發市場直接批貨,有的從二次加價的菜庫購進。其中哈西綜合批發市場和大白樓綜合市場的菜攤業主多從哈達批貨,『在哈達批貨比別的地方價格都低,屬於一手貨,回頭自己加點兒利潤也好賣。』大白樓菜攤業主洪先生表示:『道外區的特點就是拼價錢,貴了肯定賣不動。』而據道裡菜市場菜攤業主介紹,他們賣的都是淨菜,從道裡菜庫進貨,因此比道外貴。
此外,分攤到菜價上的還有攤位費。據哈西綜合批發市場管理處武主任介紹,該市場對攤主不收取入場費和管理費,只收取每年1萬元的攤位費。而道裡菜市場的攤位費也是不收管理費和入場費,攤位費大約每年4-5萬元。道外區大白樓綜合市場的攤位費則是每個月1000元。
道裡菜市場(時間:23日 單位:元/500克)
道外大白樓綜合市場(時間:23日單位:元/500克)
品種 價格 品種 價格
白菜 1.5 白蘿卜 2.5
土豆 3 油菜 3
尖椒 3 菠菜 3.5
豆角 4.5 韭菜 4
茄子 3.5 芹菜 2.5
黃瓜 3 菜花 3
西紅柿 4 地瓜 3
白菜 1 白蘿卜 1.5
土豆 1.5 油菜 2.4
尖椒 1.7 菠菜 2.5
豆角 3.5 韭菜 3.5
茄子 1.7 芹菜 1.8
黃瓜 2 菜花 2
西紅柿 2.5 地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