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13日訊(記者 顧碩)『十二五』期間,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建設『八大經濟區』、實施『十大工程』的戰略部署,全力打好工業項目建設三年攻堅戰,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省工業和信息化跨越式發展。這是記者在13日召開的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工業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裝備、石化、能源、食品等支柱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信息、現代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工業經濟整體素質明顯提高,特色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十二五』期間,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力爭年均增長30%,累計完成30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五年翻一番。
結構調整昇級實現新突破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入融合,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基本形成,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局部優勢,生產性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非公經濟規模進一步壯大,大企業大集團得到較快發展,形成大中小企業配套體系,特色工業園區和優勢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壯大。到2015年,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30%;非公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的比重達到5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5戶,超10億元達到150戶;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特色工業園區發展到20個。
企業自主創新達到新水平
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推進工業轉型昇級的中心環節,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支持企業技術引進和技術進步,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增強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十二五』期間,培育行業技術中心10家,省級以上技術中心200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中心100家;開發重點新產品1000項,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首臺(套)產品100項;推進100個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培育創新驅動型企業100家。
信息化水平得到新提高
全省信息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城市和農村信息化服務更為便利,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取得重大突破,電子商務普遍開展,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化得到大力發展,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信息共享程度顯著增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較快發展,重點骨乾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方面信息技術綜合集成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立一批行業電子商務服務平臺,50%以上的中小企業在主要業務環節開展信息化應用。
工業節能降耗取得新成效
推廣應用節能降耗技術,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產業,基本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工業節能法規、政策支持、監督管理和目標責任四大體系,建立起與市場相適應的技術服務體系。力爭到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