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鶴崗市產業項目建設三年超過三十年—專訪省人大代表、鶴崗市長張雨浦
2011-01-20 20:04: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鶴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雨浦接受東北網專訪。 東北網記者 張強 攝

  東北網1月20日訊(記者  張強)20日下午,出席省十一屆人大六次會議的各代表團分組審議了省政府工作報告。省人大代表、鶴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雨浦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十一五』期間,我省對各市地產業項目建設方面支持力度很大,從2008年到2010年的三年間,鶴崗市開工和竣工的項目總量超過改革開放以來近三十年的總和。即:實施5千萬元以上項目51個,前三十年僅為14個;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7個,前三十年僅為6個,分別增長了3.6倍和4.5倍。三年間,產業項目助推鶴崗經濟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產業項目投資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六成以上

  據了解,三年間,鶴崗市共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55個,5千萬以上項目51項,超億元項目27項,5億元以上的項目10個,10億元以上的項目6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產業項目投資連續三年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60%以上。

  這些項目建成後,鶴崗市年產原煤能力將超過2200萬噸,洗煤能力達到2200萬噸,煤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40萬千瓦,煤焦化能力達到430萬噸,煤制化肥能力合成氨達到90萬噸、尿素達到156萬噸,煤矸石制磚達到7億塊,稻米加工能力達到500多萬噸,玉米加工能力超過120萬噸,大豆加工能力達到130萬噸,生豬屠宰加工能力達到230萬頭,鮮奶年處理能力達到30萬噸,豆瓣醬產量達到近10萬噸,木糖年生產能力達到1萬噸,稻殼發電能力達到2.4萬千瓦等。初步形成了大中小項目群起之勢,為鶴崗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國家馳名商標落戶鶴崗,實現零突破

  鶴崗市由偏重數量向質量與數量並重加快轉變,正朝著高、新、深、精、尖方向前進。

  從科技含量上看,石墨碳素制品、鋰離子負極材料、PE管、鮮青玉米剝皮機項目、智能門窗等36個項目已獲國家專利,聯合收割機滾筒等4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百萬噸乾法水泥項目生產工藝、400萬噸洗煤工藝及設備、新型外牆保溫板等17項屬於國內領先水平。有2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達到17戶。從節能環保上看,循環經濟產業快速起步,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等利用率接近100%,稻米、稻殼、玉米芯、玉米等循環項目均居全省前列。從加工深度上看,生成了一批資源深度開發、產業鏈條延伸的大項目,稻米深加工達到16個品種;以玉米芯為原料年產1萬噸木糖、8000噸木糖醇項目生產能力屬國內單廠最大;單企玉米深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產品有食用酒精、優質蛋白飼料、冰醋酸、高純度二氧化碳等。煤化工產業取得歷史性突破,從幾十年賣原煤,到賣精煤戰略,再到開發煤焦化、煤制化肥、煤制甲醇等系列項目,基本具備了原煤不出市的深加工能力。從產業項目分布上看,除一、二產項目快速建設外,三產項目快速發展,僅兩年時間內,吉林溫馨鳥、上海紅星美凱龍、臺灣大潤發、江海證券、哈爾濱銀行和龍江銀行等11戶大型商貿集團先後落戶到了鶴崗。從產品品牌上看,已獲得3個國家級『馳名商標』和20個省級『著名商標』。


  目前,鶴崗市的醫藥、機械等產業已初具規模,煤電化產業完成布局,食品加工產業步入全省前列。其中,煤化工、稻米深加工、石墨深加工、風力發電、稻殼發電、矸石發電等,以及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馳名』商標等成果均實現了鶴崗歷史上『零』的突破。

   與2007年相比,鶴崗地區生產總值從148億元增加到235億元,增長58.6%;全市財政收入從17.8億元增加到37億元,增長108%,翻了一番。

  據鶴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雨浦介紹,鶴崗市能取得這些成就,是謀劃產業發展的思想力,隨著對市情、對市場、對國家產業政策認識的深化,鶴崗市的產業發展戰略從『兩大基地,六大主導產業』發展成『五大戰略產業、十大重點產業』,明確提出了要搶先建成煤電化工業基地、率先建成優質綠色食品工業基地、優先建成高新技術產業高地、爭先建成北園風光特色旅游勝地、竟先建成對俄開放前沿陣地的戰略目標。確定了從今年開始實施『三年項目產業建設年』活動的戰略舉措,把單純抓項目上昇為抓產業,實現了經濟發展理念的躍昇,以及抓項目、抓產業的思路、視野和領域在不斷拓寬。

  同時,園區戰略的帶動力。2008年 8月,省政府批准了鶴崗市第一個省級『工業示范基地』,標志著第一個產業項目園區在鶴崗誕生。園區成立之晚少見,生成之快也不多見。在此後僅兩年的時間裡,就已建成煤電化、食品、醫藥、高新技術園區等10工業園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已投入2.6億元,佔地面積達到2321公頃,入駐企業達到155戶。前不久,鶴崗市又大手筆運作,開始大力實施『兩城一帶十大園區』建設戰略,一是著力打造『中國石墨城』,依托豐富優質的石墨優勢,開發高純石墨、高能電池材料和石墨在航天、化工等領域的高新產品,實現精深加工,鑄造新的主導產業。今年,香港南海、山東新華錦、溢祥石墨項目將投產,深圳保安集團石墨深加工項目將開工,中鐵資源集團將完成開工准備。二是著力打造『鶴南工業新城』,主要是以興安區為主體,整區定位為工業區,並將其版圖由16.5平方公裡擴大到148.6平方公裡,劃入4個村和6個園區。從今年開始,對新城生產區、生活區、服務區、文化區等進行科學規劃。三是著力打造『東寶鶴蘿產業帶』,主要是利用興建鶴名高等級公路和鶴名鐵路的契機和條件,以東山區、寶局、鶴北局、蘿北縣為主,將80公裡的公路兩側定位為綜合產業帶。為集中建設產業項目和園區,統籌抓好要素配置,決定聘請國內專家對『兩城一帶』 高標准規劃設計,上半年啟動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四是著力加快市縣區和域內省直大企業十大特色園區建設,爭取入駐企業總數達到200戶。

  針對此次會議,省人大代表張雨浦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我省應堅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戰略不動搖;二是我省應堅持經濟建設和發展為中心,以經濟加快發展為主要矛盾;三是應該更加注重解決民生問題;四是我省應加大環境方面的改善;五是我省應加大安全生產的治理力度。

  張雨浦說,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鶴崗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年伊始,鶴崗市委、市政府就召開了新一輪『項目產業建設年』活動動員大會,吹響了『項目大提速、園區大建設、產業大昇級、經濟大發展』的號角,再次掀起項目和產業建設高潮。鶴崗正向著『城市創新轉型,人民富裕幸福』的目標紮實邁進。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路雲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