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新聞網訊 邊城綏芬河,歲末年初,喜事連連:老百姓收『紅包』,政府拿出1400萬元用於給老百姓的物價補貼;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內18輛滿載水果和蔬菜集裝箱貨車通關,為俄羅斯市場送去了豐富的美味;德國VGH公司為大股東的維嘉工業技術有限公司正式入駐綏芬河綜合保稅區,投產後出口貿易額將過億元。
去年,綏芬河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6.6億元,同比增長1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2億元,同比增長44.8%;財政收入超10億元,同比增長31.5%。『十二五』開篇,綏芬河規劃出『兩個領跑』『三個翻番』,並最終實現跨越發展的宏偉目標。
一路高揚沿邊開放的風帆
小城大氣魄,綏芬河的目標,到2015年,經濟發展保持『兩個領跑』,即進出口貿易額、口岸過貨量領跑全省;實現『三個翻番』,即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三年翻一番、財政收入四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五年翻一番。
在許多人印象中,邊境城市等同於『邊遠』。然而來到綏芬河的人會發現,時代發展的洪流,早已把這裡推到我國開放的前沿。1987年恢復邊境貿易,2008年,被國家確定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特色發展之路18個典型地區之一,也是入選的唯一沿邊開放城市。當年黑龍江省實現對俄進出口貿易總額110.6億美元,佔全國對俄貿易額的五分之一,而綏芬河當年實現對俄貿易進出口總額35.4億美元,仍佔當年全省對俄貿易額的三分之一,全國對俄貿易額的十分之一。
作為2009年政府一號工程——綜合保稅區的建設,使綏芬河在特殊時期成為新的區域投資熱點。
領跑沿邊開放加速昇級跨越
綏芬河緊緊圍繞『領跑沿邊開放、加速昇級跨越』做文章,加快推進城市化、國際化步伐,構建大通道經濟帶和中俄沿邊經濟帶,打造『東北亞國際商貿旅游名城』,爭當沿邊開放昇級排頭兵。
作為全省重要對俄貿易口岸,領跑沿邊開放,綏芬河底氣十足。綏芬河既是中國東北地區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的重要窗口和橋梁,也是承接我國振興東北和俄羅斯開發遠東兩大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國家賦予綏芬河東北振興重點建設口岸、批准設立綜合保稅區。省委、省政府全力推進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和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所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於綏芬河而言,是高強度發展、跳躍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目前,綏芬河口岸建設提速工程實現新飛躍。綜合保稅區建設通過了國務院聯合驗收小組正式驗收,進入封關運營階段,近期已出口貨物3000多噸,貿易額161萬美元。有9家加工企業和15家貿易企業簽約入駐,協議金額達16.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同時公路、鐵路、機場等口岸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加快推進,並全面啟動『數字綏芬河』建設,探索開創中俄電子商務新模式,中俄電子商務平臺已搭建完成,『一卡通』業務覆蓋全市。
沿邊開放的快速發展,使綏芬河經濟社會實現全面進步,中俄邊境和諧穩定,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10年,綏芬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402元,同比增長7.5%;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同比增長12.3%。發展成果人民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正在更多地惠及廣大城鄉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