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0日訊 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哈爾濱市老人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記者從市老齡辦獲悉,哈爾濱市百歲老人的數量呈現遞增趨勢。2007年底全市百歲以上老人為114名,2008年年底為144名,到2011年2月17日上昇至167人,其中女性103人,男性64人,年齡最大的111歲,為男性。據了解,1999年哈爾濱市制定了向百歲老人發放高齡營養補貼的優待政策,現在敬老費已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
據市老齡辦有關人士介紹,由於哈爾濱市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呵護,哈爾濱市百歲老人的晚年生活大多比較安逸,家庭和睦。老人們的長壽秘訣包括樂觀豁達、作息規律、勤勞愛動、合理飲食和家庭和睦、遺傳等因素。
111歲老壽星生活能自理
在哈爾濱市的百歲老人中,年齡最大的是南崗區的纔樹棟老人,今年已111歲高齡。16日上午,記者來到了老人家中采訪。老人與76歲的女兒和78歲的女婿一起生活,身體硬朗,思維清晰。老人介紹,自己出生在1900年7月27日,歷經了舊社會,迎來了新中國。老人說,他現在『趕上了一生中最好的時候』,黨和國家給老年人許多照顧,社會各界都愛老敬老,子女也很孝敬,他的晚年生活很幸福。
據老人的女兒纔惠琴介紹,纔樹棟老人出生在河北省樂亭縣,年少時讀過5年私塾,後來跟隨父親在山東做過百貨生意,後來闖關東來到了哈爾濱。解放後纔樹棟進入哈爾濱市百貨公司工作。由於老人年輕時是營業員,每天從早站到晚,因此腿腳非常利落。直到現在老人仍然可以獨自從2樓的家中上下樓梯外出,一年中除了冬季,老人每天上午都自己下樓在樓前樓後的街心花園散步。。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目前除了聽力和視力不太好外,身體基本沒有別的毛病,也很少感冒,基本上不吃藥。如果感冒必須吃藥時,也就吃一片去痛片。一日三餐他也從不挑食,女兒做什麼他就吃什麼。飯量也可以,一頓吃一個饅頭或一碗米飯加一碗粥,菜也不挑,葷素搭配即可,但不吃辛辣食物。晚飯時老人喝一小杯白酒,偶爾也吸一支煙。去年開始,在子女的勸說下,老人把酒和煙都戒掉了。
據了解,纔樹棟老人的母親去世時也已經90多歲,他的兄弟姐妹中還有一個小妹妹目前仍健在,也已經90多歲了,現在國外,經常打電話回來詢問哥哥的健康狀況。
老人的生活也很規律,每天早晨6點半准時起床,還能自己疊被、掃地,早飯後冬天在屋裡溜達,春夏秋三季則自己下樓散步。午飯後睡一小覺,下午看一會電視節目,晚上8點半准時睡覺。這一生活規律自從退休後一直保持至今,已經堅持了30多年。老人為人豁達,78歲的女婿王先生對記者說:『我和老伴結婚50多年來,從沒看見岳父發過火,老人心態很好,也很寬容、隨和。』老人的女兒纔惠琴對記者說:『因為有老人在,我們都七十多歲的人了,還覺得自己挺年輕,因為畢竟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嘛。』
102歲的孫修暖最愛看新聞
家住道裡區安定街的孫修暖老人今年102歲,她耳不聾眼不花,思維敏捷,吐字清楚,語言流暢,看上去也就80歲左右的樣子。
老人告訴記者,她是山東省掖縣人,1941年隨家人來到哈爾濱,61歲時退休。老人有3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如今她和61歲的小兒子住在一起。兒子兒媳都很孝敬她,老人身體硬朗,除了血壓略高以外,身體沒有別的毛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小兒媳婦介紹了孫修暖老人的一日三餐和作息時間:每天早晨5點種准時起床,洗漱後開始吃降壓藥,然後兒媳給她上治腳裂的藥。6點半准時吃早飯,早飯是一斤牛奶或一斤豆漿,加一個雞蛋和一塊角糕。早餐後老人看電視新聞,這是老人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關心國內外大事和資訊類節目。10時左右休息一會,然後起來吃水果,夏天是鮮桃,冬天吃黃桃罐頭。然後在屋裡活動一會,天氣好時還下樓到戶外散步。中午12時准時吃午飯,午餐是兩個豆沙包或者小饅頭,喝一些玉米面粥。午飯後再看一會電視節目。然後再吃些水果。晚飯是餛飩或包子。晚上看完央視新聞和天氣預報後,活動一會就開始睡覺。老人很少生病,基本上沒進過醫院。
老人的小兒子馬先生今年61歲,去年退休後和愛人全身心照料老母親的生活。母親愛吃桃罐頭,他就整箱整箱地去批。老人的兒子、兒媳說,每年春節,市裡、區裡、辦事處、社區和民政局的領導乾部都來家裡慰問。老人現在每月有13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政府每月發放的300元高齡營養補貼,子女都非常孝敬,老人生活衣食無懮。
雖然孫修暖老人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她的記憶力卻非常好,她能清楚地記住所有子女和孫子、孫女等晚輩的生日,並堅持提醒孩子們增減衣服。子女們有時間也願意陪她聊天,聽她講過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