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2月27日訊(記者李博)一個特定時期的『詞匯』——『用工荒』在春節前後見諸各大媒體報端,是『荒』抑或『慌』的蔓延,近日,記者走訪了省會各大人纔市場和勞務市場,一探『用工荒』。
企業:人確實不好招,但談不上『荒』在近三天的走訪中,眾多受訪企業對於江蘇、浙江、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出現的用工短缺現象均表示,『用工荒』不明顯,只是部分職位的人纔缺失和臨時性用工短缺,實屬正常。
在省人纔市場,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銷售、文員、財務、計算機等職位需求較多,工資一般在1500左右,銷售根據業績大小,工資略有漲幅,文職穩定,工資較低。
對於當前用人難題,受訪企業表示,許多求職者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容易眼高手低,高學歷低能力現象嚴重,吃苦精神不足。
在工資待遇上,薪金達不到求職者期望值,受訪企業表示,我們沒法給員工漲工資,我們自身壓力也很大,現在各種生產成本都在增加,我們的困難很大。



『招司機送貨員,工資2000-3000元,送貨員1500-2000元,不包食宿』,這是一家在哈爾濱市南極市場經銷調料的用工者打出的招聘廣告,對於這樣的薪資條件,招聘者說,其實這在哈爾濱真的不算低了,但從春節正月初九到現在,一直都沒招到合適的人,招聘者說,來的人還是嫌工資低,外市縣的一看不包食宿,就不談了,現在農村變好了來找工作的人也少了,可乾可不乾,不掙錢就不乾了。
在哈爾濱市道裡區撫順街勞務市場上,整條街都被大大小小的招聘廣告『裝點』著,『問的人很多,真正踏實下來想乾的人很少』,一位招聘者告訴記者。
多是服務、餐飲行業,在哈爾濱近幾年的勞務市場上,用工確實緊張,眾多的受訪者均表示,在工資和休息日等方面,用工者都有所放寬,但還是招不到人,而且一年比一年不好招。
務工者:生活成本高,工資低,如不包吃住就是白忙活
一位名叫張豐的來城務工者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帳,在哈市租房,如與人合租,兩屋一廚,每月房租700元,每天吃飯按最低20元標准,一個月600元,食宿費用1300元,話費,交通費,水電費等其它支出,一個月算下來按少了說也要1500元,張豐說:『現在哈爾濱的工資標准基本上都在1500元左右,這樣的生活成本,如此低的工資待遇,在城裡過活,就是白忙活,如果用工者包食宿的話,還可以考慮,如果不包食宿,那倒不如回家種地』。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學歷相對較高,但面臨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在省人纔市場,一位畢業不到一年准備換工作的田鑫鵬告訴記者,現在錢根本不夠花,畢業後一直到現在基本上每月都還在向家裡要錢,給家裡匯錢,就目前來說,真是不可能。




『招不到人,崗位空缺,這對一個企業來說就等於機器某個零部件缺失沒法正常運轉,一定程度上,企業的發展和效益都會受到影響,從年前到現在一直招不到人,我們確實有些「慌」』,在省人纔市場一位招聘者對記者說。
『我是學醫的,畢業後在市裡醫院實習了一段時間,我是一直想找與本專業對口的崗位,但是工作找了大半年,沒有一點起色,家裡和外界的壓力很大,我不知道是不是該找點別的什麼工作先乾著…』,社會的壓力給予求職者無助的迷茫,那是自我價值無法實現的『慌』。
專業人士:我不認為這是用工荒,只是供需雙方沒有對接好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介紹所指導科姜有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哈爾濱市人力資源市場每周二、四、五、六都有招聘會,每天大約有兩百七十多家企業,6000多個崗位,主要是制造業、服務業居多,今年和往年沒有什麼不同,用工方面變化也不大,個人覺得只是企業和求職者之間對接不好,談不上『用工荒』。
哈爾濱的服務業、制造業的產業工人從工資水平來說,和全國相比差距並不大,流動性大其實是綜合因素,姜有志說,近幾年國家大力實行教育體質改革,從進入市場的新成長勞動力來看,整體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就業預期和目標肯定就會有所調整,目前,工廠勞動主體80後、90後居多,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人的特點,人生社會也需要有不同理解,以前的人能吃苦,家裡兄弟姐妹多,比較包容,現在的人不能吃苦,很隨性,不順心就會換工作,這也很正常。企業需求大,求職者沒有合適的崗位,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的。
姜有志認為,新時代的產業工人自身已經昇級,而相關的產業,企業的管理模式、運營模式,政府的相關配套服務如果沒有跟上勢必會導致供需雙方無法對接,如何找到一個合理的對接點,還是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多方面調整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