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鄒新生。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東北網3月11日訊(記者 孫曉銳)『哈爾濱是全國第一個解放的大中型城市,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曾為全國解放和國家經濟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目前,建國初期的產業工人現已成為老年人或高齡老人。由於哈爾濱市地處高寒地區,老年人有近半年多的時間需要在室內活動,冬季活動場所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與發達地區比較相差甚遠。完善居家養老服務已成為哈市123萬老年人的熱盼。』帶著123萬老年人的熱盼,在正在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鄒新生向大會提交了《關於爭取國家資金扶持哈爾濱市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的建議》。
鄒新生委員說,哈爾濱市軍工企業多,國有企業多,在『關停並轉』過程中退休職工由企業人變為社會人,增加了社會負擔和財政壓力。1947年哈爾濱市解放初期,是軍工生產和後勤供給基地,產業工人擔負了解放大軍南下的物資供給任務。全國解放後,哈爾濱市作為工業生產基地,為完成國家建設在裝備制造和輕工業生產等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相當部分軍工企業轉產,大部分產能落後的企業實行了『關停並轉』,由企業管理的退休人員也從企業轉入到社區,為居家養老服務帶來了壓力。哈爾濱市地處高寒地區,年平均氣溫只有3.5度,結冰期為190天左右。在嚴寒的季節裡老年人只能在室內進行活動,這就需要建設一定數量的室內活動場所,需要增加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雖然我市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由於受高寒地區自然條件影響,建設成本高,維護費用大,投入同樣數額的資金,建設規模和效果要比南方地區相差很大。因此,對完善居家養老服務和提高生活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
『目前,哈爾濱市轄區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23萬,2010年在城區建設107個居家養老服務站,2011年擬建112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合計為219個。其中符合省民政廳標准的(面積300平方米)僅有19個。』鄒新生委員介紹說,因哈爾濱財力有限,所建服務站還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按照目前房地產市場基價每平方米8000元計算(含農村鄉鎮),建設一處300平方米居家養老服務站擬需資金240萬元,加設備購置60萬元,合計為300萬元,。城市建設在社區、農村建設在鄉鎮共計973處,減去已建219處,還需建設754處居家養老服務站,缺口資金達226200萬。
為此,鄒新生委員建議國家考慮哈爾濱屬高寒地區的特點和產業工人為國家建設作出的貢獻,對哈爾濱市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逐步解決老年人室內活動場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和服務體系,逐步縮小哈爾濱市與南方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