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房區每月定期舉行農民招聘大集。
城市化進程、黨建、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三個看似不相關的詞匯,在哈南工業新城建設發展中,卻正在和諧地進行著排列組合。2010年,新城共完成11.94平方公裡的征地面積,村屯搬遷和棚戶區改造實現淨地2.8平方公裡,共有2150戶農民變成失地農民。面對如此多的失地農民,平房區將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工作放在首位,並將其與黨建工作結合,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已經有1000多人就業。
結合黨建謀就業
平房區的平新和平房兩鎮是征地拆遷的主戰場,為確保失地農民順利就業,兩鎮把今年黨建工作的重點放在了保就業上。
在確保農民創業就業的過程中,平房鎮搭建了勞動信息收集發布平臺,建立了自己的電視節目——『平房鎮視窗』,這一節目平房鎮95%的村民都能收到。內容以黨建和就業信息為主,為企業和就業農民搭建平臺。為了對村民負責,該鎮黨委經常帶領農民到企業實地參觀,以黨委的名義和企業進行對接,消除了農民和企業雙方的顧慮。同時,鎮黨委隨時和『新工人』溝通思想狀況,掌握『新工人』思想波動,並且即時和企業溝通。這種有組織保障的『新型工人』,得到了企業的充分認可,在企業招工中最為搶手。
而平新鎮去年拆遷3000戶,征地面積9平方公裡,是平房區征地面積最大的鎮。今年,平新鎮將變成街道,徹底完成城市化進程。去年以來,鎮裡為確保農民順利就業,采取了邊拆邊征邊記錄,及時幫助農民就業創業。該鎮成立了『農民安置辦公室』,建立『戶聯系卡』和『溫馨短信平臺』,每戶的搬遷地點和詳細信息都盡在掌握。得到用工信息,鎮黨委便通知給村黨支部,村黨支部再通知到各家各戶。目前,全鎮已經有1200多人就業。
街鎮聯動促就業
拆遷後,兩鎮失地農民搬遷到其他街道後,各級組織都給予了臨遷戶最多的溫暖。
平房區的六個街道通過『大走訪』活動,摸清了每戶臨遷戶的詳細情況,並登記下每個人的就業意願和特長。同時,他們所到之處都給群眾留下『慰問信』和『黨員熱線』,讓臨遷戶充分感覺到雖然搬家了,但有困難也隨時可以找組織。此外,街道對轄區內所有商服也進行走訪,由社區書記把用工信息發送到每個臨遷戶的手機上。對於就業意向不明確,技能欠缺的農民,社區黨支部會全程跟蹤,直到幫助其找到滿意的工作為止。
為解決失地農民搬到城市,生活不適應問題,聯盟街道在5個社區都建立了『黨員代辦點』,幫助他們繳納水電煤氣和解決其他生活困難。新疆街道每月開展『唱紅歌』活動,通過文藝活動的形式把臨遷戶凝聚在組織的周圍;並舉辦了『巾幗創業典型報告會』,指導和鼓勵更多的失地農民邁出創業第一步。
兩鎮失地農民能順利找到滿意的工作,離不開其他街道的支持和配合。這種『街鎮聯動』,是『區廠聯動』的延伸,是平房區基層黨建創新的充分體現。
多措並舉保就業
平房區創新性開展黨建工作,確保了農民能夠多渠道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
平房區六街兩鎮都有固定的聯系企業,並隨時和企業保持聯系。此外,平房區每月定期舉辦一次的『招聘大集』也是獲得用工信息的主要來源。
新緯街道把平房區每月一次招聘會上的用工信息都發布在4個社區的博客上,還和50多家企業建立了聯系。並且每年定期開展『企業家聯誼會』,與用工企業溝通感情,交流情況。
針對弱勢群體就業難的問題,新緯街道派臨遷戶到肇東紙花廠學習技術,在萬米社區辦起了編織產業培訓班,解決了部分需要照顧老人孩子等弱勢臨遷戶的工作。雖然收入不多,但相對於困難家庭來說,能解決很大問題。目前該街道正在和肇東紙花廠商談是否可以將產品分量到平房區來生產,以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
據了解,2011年平房區計劃總體開發建設面積為12.8平方公裡,計劃投入資金724.9億元。核心區計劃征地總面積7.11平方公裡土地,計劃搬遷村屯 0.8平方公裡,計劃啟動5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面積近70萬平方米,共涉及動遷居民3100餘戶。大發展必然伴隨大變動,失地農民和臨遷戶的就業問題對新城建設仍是大問題。對此,平房區副區長莊玉斌表示,今年,是哈南工業新城大跨越的一年,城市化進程的同時,平房區會更加關注失地農民這一特殊群體,確保他們失地不失業,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