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30日訊 伊春調整發展戰略,2011年起全面停止森林主伐,走生態經濟的路子。今年2月,伊春市政府制定的《伊春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建設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突出了生態和環保內容,強調生態是伊春的『根』和『魂』,並在《綱要》的題目中加上了『生態建設』的內容。
『十二五』時期,伊春市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實施國家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入實施『生態立市、產業興市』戰略。努力實現『在保護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興市富民』的目標,促進林區生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伊春市把區域發展定位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國家生態產業示范區、國際森林生態旅游度假區、國家碳權交易試點區。其基本原則是:突出生態保護,加強和完善生態體系建設。繼續實施『嚴管林』方針,著力鞏固和擴大生態保護成果,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主要目標包括: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覆被率穩定在83.4%,森林碳儲量達到4.1億噸,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15%等目標。
『十二五』時期,伊春市將全面啟動《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鞏固擴大生態保護成果,建立良性發展的森林生態體系;在加強生態功能區建設中,從2011年起,全面停止森林主伐;將現有的218個林場所調整為121個;五年內封山育林51.8萬公頃;積極培育後備森林資源,全市每年安排更新造林24萬畝,森林撫育300萬畝;重點加強豐林、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湯旺河、呼蘭河、伊春河3大流域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做好友好、烏伊嶺、紅星、五營、新青、嘉蔭等40萬公頃森林濕地自然保護區項目建設;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在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中,建設水土保持工程,做好礦山區生態環境治理與恢復建設,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強企業和行業節能減排管理,下達節能指標,實行目標管理;強化節能減排監察,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對新上項目實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產業發展上,發展清潔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發展冶金建材和礦產開發業、綠色能源業、木材精深加工業、紡織、釀酒、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種養及加工業等,大力發展低碳服務業,加快以森林生態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步伐。
伊春市『十二五』規劃,體現了伊春特色,彰顯了伊春高擎生態保護旗幟,實現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體現了伊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是擴大『綠色伊春』優勢,追求現實和長遠利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