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7日訊 市安康社會福利院一期工程於去年7月1日投入使用,最大的規模、最好的設施、最優的服務,同時價格也最高。該福利院一期工程床位1500張(含醫院300張),目前入住110餘名老人。
目前,公辦養老院『質優價低』已成過去,『一床難求』時代終結,各具特色的民辦養老院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不同規模和服務水平的養老服務機構開始追逐不同的目標人群,哈爾濱養老服務市場步入了『細分時代』。
『公』『民』合力推動市場細分
哈爾濱市規模最大的民辦老年公寓——『比家好』老年公寓去年開始試營業,該公寓擁有床位400張,費用為每位老人每月1300元左右(含吃住),目前入住老人數量為60人左右。
安康社會福利院的費用為:單人間2300元/月,二人間每張床位1200元/月,三人間每張床位800元/月(加上伙食費,每月最少也要1300元左右)。
這是哈爾濱市最好的養老機構的收費標准。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石大慶告訴記者,去年全市新增民辦老年公寓17家,新增床位1100張。新增老年公寓多數為床位50張以上的中等規模以上老年公寓。這些民辦老年公寓與安康福利院一起推動了養老服務市場『細分』:
5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大都在郊區,規模大、硬件完善、服務水平較高,收費標准每月1000元左右,平均入住率在50%左右。50張床位以下的養老服務機構多半集中於城區,空間相對狹小,服務水平較低,收費標准普遍為每月700元左右,這些養老機構都能住滿。綜合起來,哈爾濱市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平均入住率為78%左右。
公辦養老院中僅安康社會福利院入住率低。1957年開辦的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床位570張,床位費每月370元;與共和國同齡的第三社會福利院,床位750張,床位費每月320元。由於收費較低,這兩所公辦養老機構常年滿員。
公辦『砝碼』與市場平衡
目前,哈爾濱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超過140萬人,已步入老齡社會。全市擁有養老床位近1.2萬張。與社會老齡化速度相比,養老服務市場發育緩慢。
據了解,作為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除了硬件設施全部由政府投入建設外,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和第三社會福利院分別有78名和100名員工是由財政供養的事業編制人員。這些都大大降低了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成本,使它們可以以較低的價格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多年來,這些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滿足了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第一社會福利院和第三社會福利院總共只能提供1000多張養老床位。財政支橕平衡了公辦養老院在低價格和優質服務之間的矛盾,也為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樹立了難以企及的標杆。
據石大慶介紹,『比家好』老年公寓的負責人以前做鋼材生意,他買下了一個小型藥廠的房產,投資1500多萬元。『現在願意投這麼多錢在養老事業上的人很難找,因為投資回收期太長。』
據介紹,目前,哈爾濱市登記注冊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有110多家。2009年,全市養老服務機構摸底調查時,全市『黑』養老院就有約200家。在去年整合基礎上,哈爾濱市今年將對剩餘的約120所『黑』養老院進行徹底清理整合,將這些小型養老機構全部變成『邦尼』或者『比家好』的連鎖老年公寓,統一服務標准、改善服務條件,收費標准為每月700元左右。現階段,這些小型老年公寓依然是養老服務市場的主力軍。
公辦養老院向特殊群體『轉身』
哈爾濱市《民政事業『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全市公辦養老機構床位數達到4000張。在完成『三無』老人收養任務的前提下,利用其餘床位收住失能老人。同時,將加大民辦養老機構扶植力度,培育30家100張以上床位的示范性民辦養老機構。
據介紹,公辦養老機構不能滿足所有老人的養老需求,所以轉向重點解決『五保』老人、『三無』老人等有特殊困難老人的養老問題。而其他的大多數老人要依靠市場。
今年,市財政將提高對市區范圍內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的補貼標准:運營補貼標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元;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床位達到100張以上的,一次性建成補貼標准提高至每張床位3000元;床位達到50張以上的,一次性建成補貼標准提高至每張床位2000元。
據石大慶介紹,2009年,全市對民辦養老院的補貼為190萬元,2010年為400萬元,今年的補貼將會更多,與花1.8億元興建一所公辦養老院相比這些投入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帶動作用卻顯而易見。雖然從入住率來看,安康社會福利院、『比家好』老年公寓面臨著困境,但市場細分是養老服務市場發展不可缺少的階段。隨著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高檔養老服務必將為更多老年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