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縣開展秋收生產『聯三帶十傳百』活動
引領廣大農村黨員帶動幫扶作表率
通河縣在廣大農村黨員中開展『聯三帶十傳百』活動,充分發揮帶動、幫扶、引領作用,在秋收生產中創先爭優,加快秋收進程,增加農民收入,樹立先鋒形象。
1、一鄰聯三鄰,搶收搶銷促增收。為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在秋收中的帶動作用,整合農民秋糧采收力量,搶收搶銷增效益,通河縣組織農村黨員把『三鄰』即親鄰、房鄰、地鄰聯合起來,組成秋收聯合互助組。堅持『三聯三共』的原則,即作物聯收、糧食聯售、土地聯翻,人力共出、機械共用、遇事共議,解決了過去秋收各家各戶人力不足、排號等待機械收割等問題,實現收割機、運輸車等秋收機械資源共享。秋收聯合互助組合理編排秋收計劃,多臺機械同步作業,縮短了工時,降低了成本,保證秋糧及早搶收、及時上市,提高了效益。在此基礎上,各聯合互助組協調互助,由黨員帶頭負責聯系糧食銷售渠道,形成了聯合銷售、形成規模、搶先上市的良好局面。秋收以來,農村黨員帶頭組建秋收聯合互助組280多個,平均每村3個以上。各大糧食加工企業紛紛進駐到村主動搶購,每斤新糧高出市場價格2—3分錢,農民?均增收400多元。
2、一戶帶十戶,真幫實扶解民懮。為解決部分困難農戶缺少收割機械和資金的問題,通河縣號召每名有能力的農村黨員至少與十戶秋收有困難的農戶結成幫扶對子,出機車、出資金,幫助困難農戶及時收割糧食,及早銷售新糧,搶前上市賣個好價錢。具體是做到『三先三後』,即幫扶戶的作物先收、糧食先賣、土地先翻,秋收費用後取、幫扶資金後收、借用物資後還。祥順鎮新鄉村黨支部書記王昌盛負責幫扶付洪江等13戶農民,在無償提供收糧機械的同時,還幫助他們解決秋收資金2萬多元。農民黨員張永臣與11戶農民結成幫扶對子,提早幫助他們搶先收糧,並積極聯系糧食加工企業使幫扶戶糧食賣上較高價格,自己家30多?地在全村最後一個收割。
3、一人傳百人,送技獻策謀致富。組織動員農村黨員利用農閑時間廣泛學科技、學技術,深入開展『一傳百』活動。通過學一技、送一策,引帶農民群眾謀劃好明年農業生產。縣鄉村借助『三地一網』,即縣職業技術培訓陣地、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基地、村文化科技教育活動場地、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點,采取『三送三講』的形式,即縣農委等涉農部門成立農業技術講師團深入到村送科技下鄉、購買農業科技書籍送圖書下鄉、搜集整理致富項目送信息下鄉;縣委集中舉辦黨員技術能手培訓班聘請省市農業院校專家輔導講,組織農村『田秀纔』、『土專家』示范講,組織農村黨員收看遠程教育電教片實例講,切實為農村黨員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力爭使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黨員至少掌握一項先進農業技術和一條致富信息,打造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同時,要求黨員通過入戶送信息、座談講技術等形式,把群眾組織起來,廣泛開展學技術、謀發展、比致富活動。活動開展以來,涉農部門『三下鄉』舉辦送技培訓80多場次,送科技圖書4萬多冊,送致富項目和信息100多條,縣鄉村組織農村黨員培訓1500多人次。農民黨員郝長財帶頭學習推廣蘆筍種植技術,帶動全村40多戶農民掌握並發展蘆筍種植,輻射全鎮100多戶農民,使蘆筍種植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特色產業。縣扶貧辦為農民引進了櫻桃谷鴨養殖項目,在王志福等黨員的示范帶動下,全縣櫻桃谷鴨養殖當年發展到200多萬只。濃河鎮組織黨員帶頭發展有機水稻種植,創建種植示范基地,使有機水稻種植成為主導產業,拓寬了農民致富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