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簡報》第136期
2011-04-19 23:23:1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高飛的頭雁——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楊士莪

  哈爾濱工程大學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湧現出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典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聲科技的開拓人之一楊士莪教授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學問似海,威望如山』——這是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聲學學會理事長田靜給予楊士莪教授的高度評價,也是楊教授為我國水聲學教育與科研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最好的總結概括。

  身體力行的敬業精神

  楊士莪教授常說,院士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為科學家和教授,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人纔培養和科學研究上,自覺運用科學理論去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解放思想,時刻保持昂揚斗志和進取精神。

  楊士莪教授曾先後幾次參與或組織了國內外重大的水聲考察,以他為首席科學家的我國『南海水聲綜合考察』,是我國首次獨立進行的南海海域重大綜合性考察,對海洋開發和海洋戰場准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雖然已上了年紀,但他仍然親自到海上實際參加海試。學生們常勸楊教授,『您不要出海做實驗了,我們會把實驗情況及時向您匯告的。』可他卻說『不親自操作,不親眼看到,我是睡不好覺的』。在海上做試驗,經常是風大浪高,楊士莪教授經常堅持與大家一起出海,親自坐鎮指揮整個實驗,而且一定要在條件更為艱苦的小船上工作,以保證每個環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直到整個實驗結束。

  勇於進取的科學態度

  關於科學研究,楊士莪教授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敢啃硬骨頭纔能練就好牙口!

  作為我國水聲研究的開拓者和水聲學術帶頭人,楊士莪教授正是以勇於進取的科學態度和積極開拓的『敢啃硬骨頭』精神,帶領水聲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和一批水聲人,不畏困難、積極探索、艱苦奮斗,在『水聲定位系統』、『測量技術』,特別是海洋環境信息及適應性處理等多項水聲領域研究中做了大量獨創性與開拓性工作,取得了許多自主創新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他所從事的水聲專業研究,絕大多數都體現著國家最高水平,有的甚至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認可。世界水聲界知名專家格瑞夫斯在與楊士莪教授交流後,不禁發出『天下英雄所見略同』的感慨。

  誨人不倦的育人精神

  多年來,楊士莪教授始終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和勤勉的精神來教育和感染學生。雖然他已80歲高齡,但他仍堅持站著為學生們講課,尤其研究生的課程經常會持續4個小時,學生們請他坐下,但每次他都微笑著說:『從我開始做教員起,就習慣站著講課了。』楊教授用最朴素的語言,最踏實的行動詮釋了教師的偉大。

  『如兄如父,師表模范』,這是學生們對他的評價。楊士莪教授如今已『桃李滿天下』,他昔日的學生多數已經成長為水聲領域的精英,每當談起恩師,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表示,楊教授在科研學術方面的高深造詣和熱忱、謙遜、寬厚的人格魅力以及無私的關懷教誨,使他們終身受益。

  2010年8月,由他親自倡導發起的哈爾濱工程大學水聲教育基金隆重揭牌。教育基金會的成立充分體現了楊士莪教授熱愛水聲事業的拳拳赤誠之心,也表達了他對我國水聲教育科技事業後繼者的殷切期望,對進一步發揮哈爾濱工程大學在該學科領域的優勢,大力推動和加強水聲學科人纔培養與科學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大雁高飛頭雁帶』,楊士莪教授以身體力行的敬業精神,勇於進取的科學態度和誨人不倦的育人精神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多年研究積累,使他取得了斐然成績,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防科技進步獎以及其它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和申請發明專利數十項。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