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22日訊 收物業費沒有明確標准,收支不公示,這些固然是引發物業和業主之間矛盾的根本所在,追根溯源不可否認的是,形成矛盾的原因是多重的。事實上,從開發商和建築商建完樓盤移交給物業公司之日起,有的小區就埋下了隱患。
入住剛一年,屋內牆體長毛,女兒牆以及樓的外牆牆皮脫落,開發商擅自將公共空間出售或出租,開發商與其他相關單位在建設中因為各種問題沒有達成一致,導致小區至今沒有消防設施、煤氣管道,至今辦不了房產證……『他們留下了隱患,卻讓我們埋單,業主遷怒於我們,我們也感覺很委屈。』哈市一位物業經理說。
業主不滿意物業挺委屈
『我們承認在服務過程中並非盡善盡美,但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和工作。』負責管理中北春城小區的宏郵物業公司負責人坦言,物業公司無奈退管,其實是替開發商背了黑鍋。『業主房屋漏雨屬於房屋質量問題,在保修期內應由開發商負責維修。可是,業主們只找物業。我們幫業主聯系到了開發商,但修了多次都修不好,業主就遷怒於我們,很多人因此就不交物業費了。』
此外,中北春城小區會所一部分被出租,也是導致業主與物業產生矛盾的原因之一。業委會和業主們多次要求物業公司將出租會所和公共樓道所得收入公示,但物業遲遲不『曬』賬。『小區會所的房產屬於開發商,出租行為也是開發商所為,這些開發商遺留下來的問題一直讓我們很頭疼。歸根結底,是物業公司在替開發商背黑鍋。業主意見大,物業也有委屈。』
物業:我們也是受害者
去年冬天,哈市道外區某小區的業主們發現,他們整棟樓溫度不達標。物業公司經過檢查找到了癥結,原來該樓建設時,建築商偷工減料少裝了暖氣片,並將粗供暖管換成細管,竣工時正逢夏季,檢測也不到位。『現在要提高溫度必須更換暖氣片和管道。』物業公司說,『建築商都找不著了,這是難上加難,費用和工程原本是物業的分外事。我們想修,但承擔不起費用;但不修,業主就不交物業費。』
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哈市多個小區。『業主有問題總找物業公司,可有些事情並不是物業公司能解決的。』哈市一位物業經理說,『很多業主因為辦不了產權證著急,但是的確和物業沒有關系啊,辦不了產權證,業主就不交物業費。』這位經理還給記者列舉了很多開發商遺留的問題:有的小區沒有任何消防設施,沒有國家電力部門統一管理的電網用電,進戶多年至今沒有煤氣管道……『所有這些隱患都是開發商遺留的,業主以這些為理由拒交物業費,我們物業也是受害者。』
市民:開發商和物業互相推諉
據了解,哈市很多小區的物業是開發商的二級企業。市民劉新生說:『因為小區牆皮脫落,我們多次找到物業公司,但物業和開發商是一家,他們互相推脫,相關負責人始終不露面。』對此,哈市一家物業公司的經理說,他們也很無奈,作為開發商的二級企業,在很多問題上『一家的事更難辦。』而另一家物業公司的經理表示,他們物業公司與開發商並不是一家,但當樓房出現質量問題去找開發商時,這家公司已經解體找不到了。『這種情況也不少見,而這筆「找不著主」的支出就得由物業來埋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