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於維漢抗擊克山病的石碑

於維漢(右一)調查病情的老照片
生活報4月22日訊 站在克山縣西城鎮英民村村口,看見乾淨的街路和整齊的磚瓦房,誰也想不到這裡曾是一個克山病高發的地區,當年十室九空,病魔肆虐已經成為歷史,克山縣這個由於克山病而聞名全國的縣現在已經沒有一例克山病病人。這一切,幾乎都是於維漢教授帶領醫療隊,帶領村民積極預防和治療的結果。至今,在村衛生所的大院中,還有記錄於維漢治病救人的功績,村民說:『於教授的恩情,我們永遠記在心裡。』
兩小時打一針
四天救下病危小女孩
『以前克山縣全國聞名,只要從克山縣出去的人,人家都以為是克山病,躲得遠遠的,怕傳染上,現在幾乎沒有人再說克山縣人有克山病了,這都是於維漢教授和他帶領的醫療隊的功勞。』說起當年克山病的危害,克山縣委副書記高春偉很感慨,『以前我們這裡是落後地區,別人都不願意來,消除了克山病,現在這裡變成了好地方。』
現年75歲的楊登嶺老人曾是克山縣防疫站的一名工作人員,曾跟隨於維漢一起參加抗擊克山病的『戰斗』。『1958年,北聯鄉北克村克山病爆發,死亡100多人,10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700多人,很多人離開克山縣。當時於維漢教授帶著十多人的醫療隊進駐了克山縣,很多婦女都是早上發病,於教授用樟腦丸治療,但效果不是很好,於是就准備了「快馬爬犁」。一旦村裡有人發病,就用爬犁拉著病人到縣裡看病。當時沒有車,馬拉爬犁是最快的。』楊登嶺說。
1958年春天,一名8歲的小女孩發病,於維漢帶著人坐著爬犁趕到小女孩所在村子,當時小女孩臉色很白,嘔吐不止,而且出現水腫的情況,於維漢立即搶救,為其注射藥物。『平均兩個小時打一針,一直堅持了四天。四天裡,於教授幾乎沒有休息,小女孩最後得救,交給衛生員繼續治療。』楊登嶺回憶說。
76歲的劉東河老人告訴記者,克山病高發的1958年,當時的光榮村死亡了20多人,300多人的村子最後只剩下了40多人,克山病的肆虐讓光榮村十室九空,慘不忍睹。至今在老人身上還能看見克山病的印記,他的雙手還患有大骨節病。
大搞衛生 吃豆制品
防治克山病取得效果
說起當年於維漢抗擊克山病,楊登嶺很有感觸,『於教授提高了我們一代人的素質!』為了及時治療克山病病人,於維漢提出了專人、專馬、專車接送病人,同時帶領當地村民大搞個人衛生。『於教授認為克山病高發與衛生條件不好有關,也跟當地冬天太冷有關,就提出打掃房間衛生,並糊窗戶糊門,還搭建保暖的土炕,並將室外的廁所搬到室內,保證村民不再挨凍。』楊登嶺說。盡管當時於維漢的這些措施並沒有完全遏制克山病,但是卻提高了村民的衛生素質。
為了抗擊克山病,當時在於維漢的帶領和縣政府的支持下,全縣都辦起了大食堂,喝豆漿,吃豆制品,對防治克山病有一定效果。
73歲的夏振林老人告訴記者,於維漢在克山縣工作時,平易近人,很能吃苦,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當時克山縣冬天非常冷,室內的溫度達到零下30度,但是於教授不怕,到村民家治病時,跟他們同吃同住。有時候早上起來時,帽子都掛著霜。』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於教授帶領醫療隊始終堅守在克山縣,並最終讓這個縣擺脫了克山病。
戰勝克山病
全村人永遠銘記於教授
在克山縣西城鎮英民村衛生所的大院內,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黨和政府對抗擊克山病的支持,也刻著於維漢等醫療專家抗擊克山病的功績。據村書記王文明介紹,這塊石碑立於1995年,那時克山縣已經完全消除了克山病,為了紀念抗擊克山病的勝利,當時被稱為光榮村更名為英民村。
在衛生所的展覽室內,記錄了全村抗擊克山病的歷史,也記錄著於維漢教授深入居民家治病的往事。
聽說有記者來采訪,百餘位村民圍聚在村衛生所門口,每一位村民都能或多或少地講述於維漢治療克山病救人的事跡。『我聽父輩說過於教授曾在我們村醫治克山病人,也知道那時得克山病死了不少人。於教授是我們全村的恩人,如果不是他帶人抗擊克山病,根本沒有現在的英民村。』一位村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