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2011年教育工作要點
2011-05-10 14:15:31 來源:佳木斯市政府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佳木斯5月10日訊 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國家和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市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會精神為指針,按照優先發展、改革創新、育人為本、均衡公平、特色多樣、提高質量的要求,全面啟動我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以教育十大重點工程為抓手,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增強活力,提高質量,進一步提高教育發展水平和為『兩區兩帶一城』服務的能力,為實現東部最好、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目標奠定基礎,實現教育『十二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加強對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提高教育管理與服務水平

  1、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議。組織全系統各級乾部、教師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習領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佳木斯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佳木斯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明確我市未來5至10年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出臺有利於教育長遠發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

  2、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深入推進創先爭優和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組織開展『講奉獻、比作風,黨員先行』活動。深化『黨建示范校』昇級工程和『黨員旗幟工程』。抓好領導乾部辦學治校能力培訓,繼續選派優秀乾部到發達地區掛職學習。開展慶祝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系列教育活動。加大先進典型選樹和宣傳力度。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組織實施教育人纔工程和人纔隊伍建設規劃。做好離退休老乾部工作。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

  3、大力推進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各項教育法律法規,加強教育行政執法,全面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落實。各級各類學校要完善符合法律規定的學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教育教學管理職責。依法加強教師管理,切實保障教師合法權益。開展普法教育,總結交流教育系統『五五』普法經驗,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不斷提高師生法律意識。開展第三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活動。

  4、加強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建設。積極做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二期工程的實施。加大信息技術培訓力度,重點提昇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加強教育系統網站建設,完善電子政務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推進網上政務公開和校務公開。建立優質資源庫,搭建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網上共享平臺。開展優秀學校網站和縣(市)區優秀門戶網站評比活動。

  二、啟動實施十大重點工程,推動教育科學跨越發展

  5、學前教育工程。3月底前編制完成《佳木斯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4月底前啟動37所公辦幼兒園的新建、改擴建任務。落實各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機制。清理和規范小學設立的學前班。加強管理、嚴格規范社會力量舉辦的各類幼兒園(所)。做好市級一類、示范性幼兒園評審和省級示范性幼兒園申報創建工作。

  6、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建設工程。繼續推進標准化學校建設,完成32所省級合格學校、6所省級先進學校和10所市級先進學校建設。推進民族教育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組織開展好富錦市省級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試點縣有關工作。開展對縣(市)區政府標准化學校建設專項督導評估,召開農村標准化學校現場會,表彰先進縣(市)區和先進學校及先進個人。繼續推進校捨安全工程項目建設。

  7、普通高中學校達標建設工程。制定工作方案,召開會議,啟動普通高中達標學校建設,開展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樣化建設試點,積極爭取1-2所學校列入省級實驗學校。加強省級示范高中建設,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市級示范高中建設,制定《佳木斯市示范高中評估標准》,對新建普通高中和轉制民辦高中進行新一輪評估。

  8、職業教育振興發展工程。積極爭取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示范學校建設項目、社區教育推進項目、繼續教育基地建設項目投入。繼續推進校企合作、訂單培訓,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建設旅游、汽修、學前教育三個重點專業。開展第二屆『杏花杯』師生技能競賽、技能展示暨校企合作洽談會。落實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人纔保障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進一步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萬人次,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1萬人次。培訓在崗職工4.5萬人次,開展下崗職工就業與再就業培訓1.5萬人次。

  9、德育工程。繼續完善《愛的教育》、《責任教育》、《自信教育》、《雲環教育》等校本課程,打造德育品牌。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建設。開展以弘揚抗聯精神為主題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動月活動,開展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示范校、優秀學校評比活動。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實行班主任資格准入制度,召開全市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構建有效德育工作模式』研討會,舉辦思品學科及班主任教師素養大賽,評選100名優秀班主任。

  10、名師培養工程。發揮教育研究院的科研、指導、培訓的職能,創新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啟動名師培養工程,評選名校長20人、名師20人、中青年骨乾教師200人。積極探索建立首席教師制度、設立教育基金,吸引和培養高級教育拔尖人纔。

  11、教育教學質量提昇工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建立以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的質量監控體系,繼續開展『菊花杯』和藝體課壇教學競賽,開展以『優化教學環節,打造有效課堂』為主題的教學質量提昇活動。開展學校體衛藝工作『123』活動,即讓每個學生掌握一項體育鍛煉項目,確保學生在校內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兩項藝術欣賞技能,養成健康的飲食起居、正確的坐立行及用眼、用腦和日常衛生與預防疾病的三個習慣。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力開展中小學生冬季冰雪活動,市、縣(市)鎮、鄉(鎮)有條件的學校要建有冰場。召開全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大會。

  12、校園環境育人工程。加強校園淨化、綠化、美化建設,重視校園景觀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宣傳櫥窗等建設,辦好教育周刊,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13、中小學校布局調整工程。出臺《佳木斯市中小學教育資源布局整體規劃方案》,統籌教育資產管理,加強教育用地管理。制定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路線圖』和『時間表』,大力加強薄弱學校建設,改造薄弱學校25所,義務教育初步均衡率達到20%。富錦市、前進區實現初步均衡的目標。

  14、教育服務保障工程。進一步健全以政府為主體的多渠道投入機制,研究探索學前教育生均經費標准,與有關部門配合,努力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准,提高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到2012年達到國家要求的水平。抓好大項目建設,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與省溝通,盡最大努力向上爭取資金。加大教育費附加征收以及城市建設維護稅劃撥比例。繼續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積極探索學校後勤社會化管理的有效機制。加強教育經費的財務審計工作,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

  三、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增強教育改革與發展活力

  15、推進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中小學編制動態管理,科學分配和使用編制,達到編制使用效益最大化。制定出臺《佳木斯市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的實施意見》,探索教師轉崗和退出機制,實行新進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嚴格教師資質,嚴把教師入口關。推進直屬事業單位改革,規范和完善績效工資考核辦法,建立導向明確、標准科學、體系完善的教師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做好『特崗教師』招聘、新教師招聘工作。探索建立區域內校長和教師交流制度。籌備召開第27個教師節慶祝表彰獎勵活動。

  16、推進辦學體制改革。積極探索高中收費學校的體制改革問題,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改制學校辦學行為。嚴格規范行業部門辦學行為。繼續清理整頓民辦教育市場。出臺我市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的實施意見,鼓勵民辦學校規模化、集團化發展。

  17、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國家、地方和校本三級課程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標准和策略。做好『十二五』科研課題立項工作。召開省東部地區小學數學和英語教師素養大賽成果展示會、龍東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

  18、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完善小昇初就近免試對口入學的招生方案,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為流動人口子女、農民工子女、軍人子女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完善初中昇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的招生政策,逐步擴大初中昇省重點高中的配額比例。完善我市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做好中考招生工作,中考全部實行網上閱卷,實行中考、高考質量年度報告制度。做好高考工作。做好各級各類考試有關工作。

  19、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積極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學校對接,建立友好姊妹校,互派留學生。做好接納泰國留學生有關工作。辦好中俄中小學生夏令營。

  四、切實轉變工作職能,營造教育穩定和諧環境

  20、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心系教育、服務基層的工作作風,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加強機關建設,加強黨風、政風建設,增強教育管理的執行力和公信力。進一步精簡會議文件,大力倡導短、實、新的文風。大力提倡機關服務基層,學校服務教師,教師服務學生,教育服務社會的行業新風。

  21、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省、市紀委『制度執行年』多項要求,全面加強教育系統反腐倡廉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滿意學校』評比等四項活動。深入推進教育糾風工作,重點查辦教育系統中小學校亂收費案件和私設『小金庫』案件。加大對亂辦班、亂補課的治理力度,嚴禁在職教師有償輔導、有償補課、舉辦或參與社會舉辦的各類收費培訓班、補習班、搞有償家教。規范作息時間,嚴格控制學生課外作業量。嚴格規范考試次數和科目,嚴格控制各類競賽。

  22、加強教育督導檢查。加強教育督導工作,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和學前教育、體育衛生、規范辦學行為等專項督導檢查工作。做好東風區、同江市迎省『雙高』『普九』復檢工作。制定對縣(市)區教育部門、直屬單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建立督查催辦制度、政務信息公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加大督辦檢查。

  23、加強安全穩定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學校安全條例》,進一步加強學校安全工作的管理,進一步明確安全工作『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加大對安全工作責任狀的各項措施和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全面消除不安全隱患。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健全學校安全事故預防措施和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在組織搶救、自救和疏散工作等各個環節定期加強演練,提高學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應急能力。完善學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幫助師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工作,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