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2日訊(記者 顧碩)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購車已經成為了百姓的一種消費品。然而,在購車中,消費者會常常遇到諸多問題,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情緒。
近日,省消協接到一位女士的投訴,她買了一臺高配轎車,4S店給的卻是低配車,讓她多花了10000多元的冤枉錢。購車時銷售人員介紹這款車是高配,於女士信以為真,直到車出現質量問題去另外的一家4S店維修時,纔知道該車是低配的。修理人員告訴她,這款車不是高配的,一些配置不是原廠的而是副廠的,一些線路都裸露在外面,一旦老化,容易引發車輛自燃,非常危險。
據專業人士介紹,一般4S店都是以預售方式將低配變『高配』的。當消費者選要高配車時,4S店謊稱沒有現車,幾天後到貨,其實在這幾天時間裡,4S店便通過以次充好的辦法增加一些配置,使低配變成了『高配』車。導航儀市場價格是5000元,4S店增加此配置至少核10000元;座椅皮套市場價格是2000元,4S店增加此配置至少核5000元。消費者如果到市場上購買這些配置自己安裝,至少要比在4S店省一半的錢。(當然,有些配置是不能自行安裝的,如安全氣囊和ABS剎車系統等)。
為此,黑龍江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在今後購車時注意以下幾點:
——購車前一定要把擬購車型的高中低配置部件了解清楚,提車前一定要仔細查驗這些配置,發現貨不對板或質價不符,一定不要購買。
——謹慎購買預訂車。最好購買現車,不給經營者留做手腳的機會,避免多花不必要的錢。
——不要輕易相信銷售人員的承諾。如購車贈裝飾,其實就是贈幾個簡單的塑料腳墊、方向盤套、香水等;30000公裡內免費保養,實際是僅免工時費,零件的價款仍需自付,而且價格更高。對經營者的各種承諾,購車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要被花言巧語所騙,最好簽一個詳細的購車合同,一旦發生糾紛,便於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