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10年規劃解讀:把哈爾濱建設成現代化城市
2011-05-31 10:31:03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5月31日訊 日前,國務院關於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中提出,哈爾濱是黑龍江省省會,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總體規劃實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哈爾濱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把哈爾濱建設成現代化城市

  記者30日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17日,國務院對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了批復,原則同意修訂後的《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批復中提出,按照《總體規劃》,逐步把哈爾濱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哈市要在《總體規劃》確定的7086平方公裡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要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20年,主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46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58平方公裡以內。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哈市要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給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

  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做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強對太陽島等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水源地、自然保護區等特殊生態功能區的保護。

  要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統籌安排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市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將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目標納入近期建設規劃。

  哈市要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重點保護好中央大街、花園街等歷史文化街區,索菲亞教堂、石公祠等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加強對松花江沿岸建築高度、體量和樣式的控制和引導,保護好自然水體、生態岸線和景觀風貌。


   哈市城鄉規劃局長俞濱洋詳解規劃

  冰城新布局:一江兩城九組團

  一江、兩城、九大組團  布局示意圖  趙博/制圖

  日前,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已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准,哈爾濱未來如何規劃?成為冰城人關注的熱點。對此,近日,哈市城鄉規劃局局長俞濱洋做客本報與哈爾濱政府網站聯辦欄目『政府訪談在線』,與市民在線交流,詳細解讀哈市總體規劃內容。

  空間布局:一江兩城九大組團

  俞濱洋表示,哈市規劃加快中心城區和小城鎮的新型城鎮化步伐,到2020年哈爾濱市域城鎮化水平達到65%,即城鎮人口發展到683萬人。也就是說,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將由原來的48.2%提高到65%。此外,隨著總體規劃的實施,到2020年哈爾濱將實現『一江居中,兩岸繁榮』的發展戰略目標,展現出一個以松花江為城市骨架,南北雙城多橋連接,協調發展獨具魅力的現代化大都市。

  『從沿江單邊發展到雙岸布局,哈市的城市布局好像是變化了?』在線交流中,有市民對城市空間布局很關注。對此,俞濱洋介紹,新的城市總體規劃對於哈爾濱的城市性質是這樣確定的:哈爾濱市是黑龍江省省會、我國東北北部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

  在空間形態與結構上則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一江、兩城、九大組團』的主城區空間結構。即以松花江(一江)為軸線,聯系兩岸生態環境、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形成江南、江北兩大城區(兩城),構築中心、群力、哈西、哈東、平房、前進、松浦、利民、呼蘭九大組團。

  發展方向:未來10年向北向南

  針對市民關心的未來10年哈爾濱將朝哪個方向發展的問題,俞濱洋表示,從大城市空間的演化規律看,哈爾濱市城市空間應主要向北、向南發展。

  向北發展:向北跨越松花江,發展江北地區。未來將以江北科技創新城為先導,以北國水城為帶動,充分發揮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在江北搭建研發和產業化平臺。利用水系眾多,濕地廣闊的自然特征,把江北建設成為集科技、文化、行政、金融、奧體、教育和居住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新城區。 

  向南發展:主要發展平房地區,建設哈南新城。依托哈爾濱雄厚的產業基礎,發揮哈南地區國有大型企業密集的優勢,把哈南地區建設成為工業特色鮮明,新興產業聚集,城市功能完備,區域協調發展的現代生態工業新城。  

  此外,哈市舊城區按照現代大都市的標准,加快道裡區、道外區、南崗區、香坊區等四個主城區的改造。

  新區建設:打造城市區域副中心

  俞濱洋介紹,本次哈市總體規劃針對城市新區發展制定了全面系統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

  ★重點在長江路一帶形成以會展、行政、商服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副中心。

  ★在學府路哈西地區形成以教育、科研、信息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副中心。

  ★在群力新區形成以金融、貿易、辦公、商服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副中心。

  ★在松北江灣地區形成以行政、科技創新、文化、休閑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副中心。

  ★在松浦地區形成以經貿、體育、商業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副中心。

  ★在哈南新區形成以商貿、商業服務為主要功能的區域性副中心。

  俞濱洋表示,哈市將通過城市新區公共副中心的逐步形成,帶動城市新區的人口聚集和發展,促進城市公共服務功能的完善。基礎生活服務設施方面,規劃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要求,按照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的規模,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了中小學校、商服、社區活動中心等各種配套設施,保障城市新區人民生活服務質量。


   冰城人生活更優質

  近日,哈市城鄉規劃局局長俞濱洋做客本報與市民在線交流時,介紹了哈市在住房、休閑空間、綠地、醫療服務設施建設上的十年規劃。

  在住房規劃上,哈市將加強新區開發和舊區改造,滿足社會各階層對住房的需求;人均體育用地由0.3平方米增至0.8平方米;建設以松花江呼蘭河兩帶為濱水景觀帶、14個主題公園為主的綠地布局;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建設。

  城市規劃著力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出門500米可抵1000平方米綠地

  ·休閑空間

  人均體育用地達0.8平方米

  建松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城市總體規劃中是否規劃了足夠的體育設施,健身活動空間缺乏如何解決成為市民詢問最多的問題。哈市城鄉規劃局局長俞濱洋表示,總體規劃中對城市體育設施和用地有較大規模規劃——城市體育用地總面積將由131萬平方米增至357萬平方米,人均體育用地由0.3平方米增至0.8平方米。

  規劃采用『以點帶面、以新帶舊』的開發建設時序,最終達到全民健身的目的。『以點帶面』指以市級體育中心建設帶動區級體育中心和居住區健身運動場館的發展。『以新帶舊』是在新建高標准奧運體育中心的同時,有計劃、分期分批地修繕原有市級、區級和居住區級體育設施,健全全民健身工程,讓免費或低價位的健身場所和設施越來越貼近百姓。規劃按照『30萬人的居住區,設體育場1個、體育館1個、游泳池2個、網球場10個,用地8-10萬平方米;5萬人的居住區,設運動場1個,用地1.5-2萬平方米。』的標准進行體育用地規劃布局。

  哈市將重點建設的大型體育設施包括松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哈西體育中心、群力體育中心、松北體育中心、科技新城體育中心、平房區體育中心、呼蘭區體育中心及馬家溝市內滑冰廊道、何家溝市內滑雪廊道等。

  ·居住用地

  加強新區開發與舊區改造

  容納新增人口疏散舊城人口

  在線交流中住房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俞濱洋說,為實現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標,城市總體規劃從多個方面進行調控。

  首先,在空間上,根據城市發展方向,合理布局居住區,集中成片發展,避免過於分散,將城市居住用地規劃成為21個片區;其次,加強新區開發和舊區改造,通過新區開發,建設群力、哈西、松北等城市新區,容納新增人口及疏散舊城區人口,促進舊城改造;加快危房棚戶區改造,保證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按比例建設,滿足社會各階層對住房的需求。規劃將建設完成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的廉租住房、1500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住房、500萬平方米的公共租賃住房和1000萬平方米的限價房。

  此外,在功能上,按照居住區、居住小區、居住組團的規模,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公共綠地、公共停車場(庫)、商服、中小學校等各種公共設施。

  ·綠地布局

  松花江呼蘭河為濱水景觀帶

  建十四個主題公園

  俞濱洋表示,總體規劃中城市綠化用地有較大規模增長。綠地總面積將由7970萬平方米增至17404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5.5平方米增至10.2平方米。規劃重點建設松花江沿岸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建三溝兩河風景長廊及北國水城等濱水景觀帶。構建形成以太陽島風景區為核心,松花江、呼蘭河兩帶為濱水景觀帶、十四個主題公園為主的多核心網絡化的綠地布局結構體系。

  城市規劃建設十四個主題公園:即國際冰雪文化公園、雪花公園、黃河公園、寒地景觀公園、馬家花園、健身體育公園、環保公園、勞動公園、群力濕地公園、群力體育公園、馬家溝遠大生態園、少年科技樂園、平樂古城遺址公園、古樹古樹名園等。規劃中保證市民出行500米可以到達一塊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綠地。

  ·水環境

  10年建成9座污水處理廠

  集中處理率超90%

  俞濱洋介紹,在總體規劃中,充分考慮了對城市水環境污染規劃的治理措施。哈市依托松花江及馬家溝、何家溝、信義溝、阿什河形成城市排水系統,其中馬家溝河排水區和沿江排水區的排水設施比較完善,其餘各排水分區的排水設施尚不完善。

  據悉,未來10年,哈市將建成污水處理廠9座,污水處理站5座,污水集中處理率90%以上;城市排水管網達到3300公裡,市政排水泵站機排能力將大幅提高,完全消除市區內澇點。城市排水體制將采用分流制、截流式合流制並存的排水體制。其中,新區全部采用分流制,舊區在有條件的地方新建或逐步改建為分流制,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對原有合流制系統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減少初期雨水污染。同時,哈市將推廣中水回用工程,即可以解決城市水環境的污染問題,又可以作為城市內河的清水水源。

  ·醫療設施

  主城區醫療資源向新區擴散

  平房呼蘭建綜合性大醫院

  據介紹,城市醫療衛生設施規劃將構築完備的醫療網絡。確定了7處新區城市級醫療衛生設施用地作為空間載體,引導中心城區過剩醫療資源向城市新區擴散,保障城市醫療服務設施合理布局。

  對符合社區衛生服務設施設置規劃並具有轉型條件的一級醫療機構和部分二級醫療機構,全部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的建設。規劃重點在松北區建設一所輻射江北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在城市新區建設群力新區醫院、平房新區醫院、呼蘭新區醫院、科技新城醫院等大型綜合性醫院。


  城市交通發展總目標

  以高質量、高效率滿足城市現代化發展和客貨運輸需求為宗旨,構築一個與哈爾濱現代大都市發展相適應的快速、高效、安全、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

  停車問題規劃策略

  提高建築物配建停車指標,執行嚴格的停車配建政策,適度建設路外社會停車場。

  提高停車費限制二環內車流量

  各環路出入口建大型停車場,采取停車換乘公交方式規范中心區交通

                                     

  道外老街區改造效果圖

      城市交通

  當前,擁有私家車的市民越來越多,破解交通擁堵、停車位少等難題成為許多城市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近日,哈爾濱市城鄉規劃局局長俞濱洋就《2011至2020年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做客本報與市民在線交流時表示,哈市將通過提高停車收費、限制進入二環機動車數量,以及建綜合性客運交通換乘樞紐等方法,破解上述交通難題。

  解決停車難

  新建停車場55處 核心區外按需供應

  針對許多市民反映私家車越來越多無處停靠的尷尬,俞濱洋表示,本輪總體規劃針對停車問題的規劃策略是提高建築物配建停車指標,執行嚴格的停車配建政策,適度建設路外社會停車場。其中,在有條件的路段實行路邊停車,從核心區向外圍配建停車泊位,在整個停車體系中的比例呈遞增趨勢。在城市核心區,實行停車泊位適度從緊的供應政策,核心城區外圍,實施停車泊位按需充分供應的政策。

  具體通過兩方面的方式解決:

  ●一是增加供給,適度建設公共停車場:哈市中心區以建設地下停車場及立體停車庫為主,以地面停車場為輔。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築均應按哈市建築物停車泊位配建指標配置泊位。同時結合城市改造,新建多處立體停車庫,約1500個泊位。新建公共停車設施與各單位配建公共停車設施總量達到總需求50%。

  ●二是引導需求,適度減少車輛進入中心區:通過提高中心區的停車收費額度等來限制進入城市二環內的機動車數量。同時在四環路、三環路、二環路的各出入口附近,建設大型的停車設施,采取停車換乘公共交通方式來限制私人車輛進入中心區。規劃新建停車場55處。 

  破解交通擁堵

  規劃6個綜合性客運換乘樞紐

  除停車難外,市民提出最多的是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對此,俞濱洋表示,本輪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交通發展總目標是:以高質量、高效率滿足城市現代化發展和客貨運輸需求為宗旨,構築一個與哈爾濱現代大都市發展相適應的快速、高效、安全、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

  首先,建成一個以地面常規公交系統為骨乾,快速公交系統為補充,有軌快速系統、出租車、輪渡為輔助的具有較方便換乘設施,能滿足城市人口出行需要的客運服務系統。以保障軌道交通、常規公交、長途客運等有機銜接為目標,結合城市快速路、主乾路、次乾路,規劃哈爾濱市快速公交網絡,構建快速公交廊道。規劃哈站、哈西站、哈東站、平房站、哈東樞紐、哈北站為綜合性客運交通換乘樞紐,全力加快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確定的軌道基本網絡由7條線路組成。

  其次,建成一個以快速路和乾道網絡為骨架,密集均勻的支路為基礎,具有方便停放車輛設施和安全舒適的慢行交通環境的道路運行系統。

  此外,哈市將在完善『兩軸、四環、十射』路網格局的基礎上,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越江通道建設。

  旅游風貌

  冰城打造全國旅游熱點城市

  培育『世界冰雪名城、中國避暑名城、中西文化名城、北國山水名城、中國音樂名城』五張名片

  哈爾濱是全國最年輕的歷史文化名城,在總體規劃中如何實現對歷史建築和歷史街區的保護和利用?哈爾濱市要建設全國旅游熱點城市,在規劃中是如何考慮的?近日,哈爾濱市城鄉規劃局局長俞濱洋就《2011至2020年哈爾濱市城市總體規劃》做客本報與市民在線交流時給出了答案。

  1

  城市風貌

  主要樹種為榆樹和丁香

  在本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哈市的規劃彰顯了城市風貌特色。據俞濱洋介紹,規劃結合哈市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整體構想,突出寒地冰雪特色,展示城市的自然和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歷史文化區域的保護與利用。通過對城市景觀軸線、濱水空間、城市廣場、標志等重要景觀節點的塑造,構築城市空間景觀風貌。目前,哈市城市景觀風貌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16個字:『冰情雪韻,歐陸風情,榆丁相映,北國江城』。

  ★冰情雪韻:以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兆麟公園冰燈等為代表的冬季景觀。

  ★歐陸風情:以市內245棟歷史建築和18片歷史街區及其環境為代表的城市風貌。

  ★榆丁相映:以被譽為『市樹』榆樹與『市花』丁香為城市主要綠化樹種,展現『中國榆都』和『丁香城』的特色城市景觀。

  ★北國江城:弘揚北方大江文化,保護並合理利用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打造北國水城,彰顯寒地濱水城市的獨特魅力。

  2

  旅游景區

  規劃主要景區56處

  俞濱洋表示,要建設全國旅游熱點城市,哈市將培育『世界冰雪名城、中國避暑名城、中西文化名城、北國山水名城、中國音樂名城』五大城市名片,將哈爾濱建成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實現由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強市的歷史性跨越。

  據悉,哈市規劃形成『一城、兩帶、三圈、四極』旅游規劃整體布局。在哈市規劃主要景區56處,按功能區劃分為冰雪旅游區、避暑旅游區、生態旅游區、旅游度假區等。同時,加快旅游服務體系建設,為建設國際旅游名城提供支橕,實現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協調配套和均衡發展。

  ★『一城』:哈爾濱都市核心旅游區。

  ★『兩帶』:松花江黃金旅游帶和哈亞冰雪生態旅游帶。

  ★『三圈』:環城游憩圈、遠郊生態旅游圈、大東北旅游圈。

  ★『四極』:尚志、五常、賓縣、阿城四個新的旅游增長極。

  3

  歷史文化區

  包括道外商市、鐵路局等

  俞濱洋表示,特殊的地理位置、悠遠的文化傳承,形成了哈爾濱獨特的歐陸風情,本次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中央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道外傳統商市歷史文化街區等13處歷史文化街區和鐵路局歷史文化風貌區、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證遺址歷史文化風貌區等5片歷史風貌區。

  規劃針對每個街區不同特點提出相應的保護重點,並劃定核心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區內的建築按照文物類建築、保護類建築、改善類建築、保留類建築、更新類建築、整飾類建築等六類進行規劃管理。

  ★核心保護范圍:除新建必要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外,不得新建建築,歷史建築和特色風貌建築的維修要保持原立面及空間形態。

  ★建設控制地帶:可對建築進行更新改建。新建建築的高度不大於16米,且與核心保護地段邊緣接壤的建築高度,不能超過近代建築主體高度。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