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同頻共振齊發展 黨工共建創先爭優
2011-06-21 11:17: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雙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牡丹江市總工會以『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群眾,服務追趕跨越』為主題,以『黨工共建、創先爭優』為工作著力點,在全市工會基層組織和廣大會員中深入開展『創建先進基層工會、爭做優秀工會工作者』活動,把黨工共建創先爭優融入到組織、引導、服務群眾和維護群眾利益的具體實踐中,進一步激發職工群眾的潛能和創造活力。

  一、立足四個關鍵,把創先爭優活動融入勞動競賽之中,讓勞動競賽健康發展

  一是抓住『新』字。深入開展『創新杯』競賽活動,組織職工開展提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比武、技術協作和發明創造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一年來,共評選出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勞動競賽優勝單位4個;創新示范崗7個;創新能手28名;創新成果23項。二是圍繞『綠』字。深入開展『我為節能減排作貢獻』活動,與市發改委、工信委等單位聯合組織開展了節能活動周、節能產品推廣等活動。許多單位結合實際,制定節能活動方案,開展能源短缺體驗日等活動。全市共評選出節能先進單位21個,節能先進個人30名。三是突出『優』字。積極組織開展爭創『百名行業紅旗手』活動。在全市組織開展了爭創『百名行業紅旗手』活動。一年來,共有43個集體和101人被授予牡丹江市『最佳服務窗口』和『行業紅旗手』,有10名職工和10個窗口榮獲省百佳服務標兵和百佳服務窗口榮譽稱號。四是做實『榮』字。傾力打造具有時代特點先模榮譽品牌,在全省率先設立了市五一勞動獎章、獎狀,已表彰了市勞動模范集體54個,勞動模范286名,市五一勞動獎狀67個,市五一勞動獎章223個。已初步形成了市級五一勞動獎章(獎狀)、工人先鋒號,局系統『十佳先進』,基層首席員工、技能帶頭人等層次分明、各具特色、職工認可、社會影響廣泛的工會競賽榮譽品牌體系。

  二、做實四大品牌,把創先爭優活動貫穿於幫扶救助工作,讓困難職工共享溫暖陽光

  一是做實『一幫一』創業品牌。開展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已使7000多戶困難職工家庭擺脫貧困,2371戶困難職工家庭致富。一年來,組織創業指導專家團為有經營項目的困難職工提供跟蹤式服務1200多次,幫助156名『一幫一』幫扶對子實現了自我創業。二是做實送溫暖品牌。開展了『溫暖進萬家,幫扶天天行』活動。『兩節』期間,全市各級工會組織籌措500萬元,完成對11,675戶低保邊緣戶的送溫暖工作,讓困難職工渡過了一個平安和諧的新春佳節;爭取及籌措資金40萬元,為185名省以上勞模提供了生活救助。三是做實『金秋助學』品牌。籌資3萬元為40名在大學學習期間品學兼優的困難職工子女提供了助學跟蹤幫扶;為牡丹江大學58名『宏志班』學生提供7萬元助學金;去年六一前夕,為50名單親困難職工子女贈送了護眼燈。投入資金153萬元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幫助1065名困難職工子女圓了『大學夢』。四是做實家政服務促就業品牌。不斷加大家政服務促就業工程培訓力度,實行『培訓、就業、管理、服務』四位一體的一站式服務。一年來,共開設家政培訓班20期,培訓家政服務員2800餘人,推薦就業2766人,其中域外就業1000餘人,幫助2000餘戶困難職工家庭擺脫了貧困。

  三、借助四大載體,把創先爭優活動與維權工作相結合,維護社會環境的穩定和諧

  一是發揮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載體作用。把勞動用工、集體合同、職工權益維護等方面作為創建活動的重要考核內容,一年來,市總對全市146家勞動關系和諧企業進行了檢查復核,又選樹了69戶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新典型。二是發揮『安康杯』競賽載體的作用。在全市452個單位開展了『安康杯』競賽活動,涵蓋5846個班組89007名職工;各級工會為全市25000多名女職工辦理了『團體女性安康保險』,為女職工提供有效的生命健康防護。三是發揮職工民主管理的載體作用。以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為重點,加大對集體合同推進力度,指導全市23個系統34個單位簽訂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和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組織全市職工積極參與《黑龍江省集體合同條例(草案)》立法調研和省政府『求發展、保民生、促和諧』人民建議征集活動,共提出建議76條,其中安全保障靠裝備、重點在治理等3條建議被省政府采納。四是發揮工會普法和法律援助的載體作用。對全市工會系統普法工作進行了全面驗收。組建了有18人參加的市總工會職工法律援助律師志願者服務團,為職工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配合市人大《工會法》執法檢查組,對全市貫徹實施《工會法》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進一步推進《工會法》的貫徹落實。

  四、開展四項活動,把創先爭優活動與工會工作相融合,提昇職工群眾的知識素養和入會比例

  一是『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各級工會以車間、班組為單位,廣泛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投身創先爭優活動。通過開展技術比武、合理化建議、發明創造活動,激活職工群眾的潛能和創造活力,讓知識技能型、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的高技能人纔脫穎而出,為全市追趕跨越打造優秀的『藍領』團隊。授予恆豐紙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2個單位全市『學習型組織』稱號,市住建局法規科等12個班組為全市學習型班組稱號,李森等23人為全市知識型職工稱號。二是建設職工書屋活動。全市共建『職工書屋』101個,其中,國家級示范點2個,省級示范點15個,自建點84個。市總授予熱電有限公司『職工書屋』等25個單位為優秀職工書屋示范點,第二發電廠等54個單位為優秀職工書屋自建點,田德晶等21人為優秀職工書屋建設者。三是職工大講堂活動。各級工會聘請學者和工會工作者舉辦工會(職工)大講堂,講授科學文化知識、前沿理論和實用技能等內容,為工會乾部學習充電、下崗職工提高技能、在職人員更新知識提供學習平臺。四是『黨工共建創先爭優』活動。市委組織部、市總工會聯合制發了《關於全市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帶工建工建促黨建推進年的通知》,依托黨組織建設,推進工會組織建設。截止目前,全市基層工會組織達到3212個,吸納工會會員45萬人。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