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5日訊 十幾元錢就能解決的停車問題,卻不讓交現金,非要存至少百元辦卡纔行,不辦卡別想停車。自駕來哈旅游的黑河任女士一家,在哈經歷了『優先』泊車公司管理員強制購買泊車卡一事後,對冰城的好感大減,她氣憤地說:泊車公司這種強迫外地游客購買大面值停車卡的行為,丟了旅游城市的臉,傷了外地游客的心。
外地游客遭遇強制辦卡
據任女士介紹,8月初,她和家人駕車來到哈市旅游,在道裡區索菲亞教堂附近,她看到路邊有用白線劃出的停車位,就把車開到線內位置停好。這時過來一名身著制服的男子,問她有沒有停車卡,並說這裡的車位是咪表專用車位,沒有泊車卡便不能停車。
在得知辦一張泊車卡要上百元後,任女士表示,她是外地來的游客,購買哈市的泊車卡回去不能用,並詢問是否可以交現金。該男子繼續勸說道,這種300元或500元面值的加油泊車卡,除了可以用來停車劃卡消費外,還可以用卡在中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加油。
『我只想停個車,本來花十幾塊錢就能解決的停車問題,為啥非要弄這麼麻煩呢?』可是,無論任女士怎麼努力溝通,對方也不能夠通融,她只好花300元錢辦了張加油泊車卡。
合作加油點大多在郊區
離開哈市前,任女士想將泊車卡內餘額花掉。她原以為這張卡可以在中石油公司下屬的各個加油站加油,可到了加油站纔知道,不是哈市所有的中石油加油站都接受該卡,只能在與優先泊車公司有合作的18家加油站纔可以用。人生地不熟的任女士又開始了『漫長』的尋找加油站之旅,幾經周折,終於在城鄉路365號找到一家合作加油站,纔用光了卡裡面的餘額。
『這種強迫消費的方式,與搶錢有什麼區別?下次,我寧可不停車也不辦卡了,不僅耽誤了的行程,也影響了一家人旅游的心情,我想和我有同樣遭遇的游客,一定會對哈爾濱的印象大打折扣。『任女士氣憤地說。
不僅來自外地的任女士有此遭遇,哈市的付先生也向記者反映了他被泊車公司強制消費的經歷。付先生家住道裡區,一次在曼哈頓附近停車,就被迫辦了張500元錢的加油泊車卡。辦卡時,付先生覺得面值太大了,可對方說,小面值的全沒了,想停車就只能辦這種。因對方介紹該卡還能在中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加油,付先生想,反正也需要加油,就辦了一張。可此後的加油經歷,令付先生頭疼不已。付先生說,與『優先』公司合作的18家加油站大多位於城郊以及高速出口,離他家都挺遠,他只好捨近求遠地去加油,加兩次後,纔終於用完了卡裡的錢。付先生說,當時咪表管理員只向他介紹了這種加油泊車卡可以停車兼在石油公司加油,並沒有告訴他指定的加油站的位置,『用起來實在太麻煩了,以後不會再購買了。』
咪表管理員『忽悠』賣卡
13日,記者來到優先泊車公司果戈裡大街與花園街交口前的咪表停車位,記者剛將車停下,一位身著制服的咪表管理員便走了過來,表示沒有泊車卡便不能在這裡停車。記者問及如何辦卡時,該管理員向記者推薦加油泊車卡,表示該卡既能停車又能加油,但對加油卡涉及的加油網點卻只字不談。
在道裡地段街曼哈頓附近的咪表停車點,記者得到的答復與上述如出一轍,沒卡不能停車,推薦購買500-1000元的加油泊車卡,並大談加油卡的好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泊車卡已經由起初的100元面值,增長到了動輒三五百元甚至上千元面值一張。對此,辦了卡的多位車主表示,如此大的面值,讓人難以承受,大家都覺得,為了停車存儲這麼多現金,完全沒必要,畢竟停一次車也就幾元錢,和存儲的現金形成巨大反差。而且,優先泊車公司所謂的加油服務,並不受消費者的歡迎,與其合作的加油站大多『偏遠』,令消費者感到十分不便。
付先生表示,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日益增長,停車看似是件小事,實則能夠看出城市設施是否為市民的生活提供便利,不要讓泊車服務丟了城市的臉面。
物價部門:
強制售卡涉嫌違規
『停車要預存這麼多錢,每天被迫辦卡的人有不少,這不是變相集資嗎?萬一哪天他們突然關門或者卷款跑了,我們去找誰?』對於優先泊車公司這種強制預存消費的做法,很多市民都表示難以接受。業內人士認為,制卡服務缺乏監督,交易行為不受約束,可能給合同詐騙、非法集資的商家提供便利。
『不買卡就不能停車』,優先泊車公司的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哈爾濱市物價局價格調控處。該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今年4月15日,該局分別下發了『關於哈市優先泊車公司秋林一、二類區域道路泊位停車服務收費標准的批復』,該批復第三條明確提到:『泊位停車收費采取預收款結算方式。車主停車時,停車場收費員提供停車計時卡,預收日停車收費限價金額另加10元停車計時卡工本費押金。停車結束,收費員收回計時卡,按停車時間結算後返還預收款餘額及計時卡押金。此項收費為經營性收費,結算時須給付稅務票據。』物價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優先泊車公司強制辦儲值卡屬違規。
哈市物價部門提醒市民,停車『當次現金結算』還是『購買泊車卡』,消費者可以自願選擇。如果車主在停車時遇到『不買卡不能停車』的問題,可撥打物價局12358舉報電話進行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