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省人大常委會視察助推現代化大農業發展
2011-08-24 07:07:1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夏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新聞網訊 八月時節,陽光明媚,龍江大地沃野千裡、生機盎然,一片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15日至20日,省人大常委會墾區現代化大農業視察組成員用七天時間,累計行程3000多公裡,追尋著拓荒者的足跡,從興凱湖濱到嫩江兩岸,從三江大地到松嫩平原,分為東西兩路,深入牡丹江、紅興隆、建三江、齊齊哈爾、九三、北安6個農墾管理局及其所屬的16個農場,感受歷久彌新的北大荒精神,探尋墾區改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可貴經驗,助推墾區領跑全省現代化大農業的步伐。

  現代化農業大生產氣勢磅礡

  省委省政府結合規劃『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不失時機地把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納入全省發展的總體戰略。今年1月,省委書記吉炳軒在北大荒物流集團配送中心調研時要求,『墾區作為現代化大農業的排頭兵,要繼續當好全省現代化大農業、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領跑者……』去年,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黑龍江省墾區條例》,進一步完善和規范了墾區發展的政策機制和管理體制,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利於墾區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墾區跨越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

  一路走來,視察團成員切身感受墾區的巨變,無不為此震撼,贊嘆不已。昔日的北大荒變成了『中華大糧倉』,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2010年,墾區實現生產總值688.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41186元,人均純收入13267元,成為我省第六大經濟體。以大農機、大科技等為標志的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突飛猛進,形成了持續穩產高產的糧食生產模式。

  走進二道河農場萬畝大地號裡,齊刷刷的水稻迎風搖曳,農用銀鷹低飛在作物上空噴灑葉面肥。該地號利用20項新技術,預計畝產800公斤,年均創產值達2640萬元,被農業部視為水稻高產創建示范區。

  在九三管理局鶴山農場農機服務中心,農場工作人員在介紹產於美國的9120玉米收割機時說,這臺能達到500馬力的大機械在全世界僅有11臺。『不僅馬力強勁,每臺動力機械都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和GI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只要在駕駛室中控操作臺輸入耕地裡程、模式、馬力大小,機械就可以自己在田間做到精准耕作了。』

  九三糧油工業集團、完達山乳業等企業作為墾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在屢次經受國內外重大事件考驗後愈發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北大荒』、『豐緣』等農墾品牌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綠色有機』成為北大荒的金字招牌……

  農場的大馬力拖拉機開進了周邊農村,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管理方式,正在為周邊農民打開『現代化』的大門……

  北大荒城鎮化駛入『快車道』,113個農場裡,1400餘棟樓房拔地而起,當年拓荒者『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夢想已成為『耕作在廣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現代化的城鎮裡』,並不斷被新的夢想超越……

  在場縣共建示范點雙山鎮,視察團參加了雙吉小區竣工儀式,向這一典型項目授錦旗予以表彰。

  北大荒走進了嶄新的時代,科技、標准、質效、生態、信息、觀光為一體的現代化大農業的宏圖偉業展現在視察團成員面前。面對墾區建設的卓越成就,常委會委員史殿臣作詩贊道:『喜看墾區呈巨變,猶似換了人間!』

  北大荒精神歷久彌新

  視察啟動伊始,視察團成員們來到頗具特色和規模的北大荒博物館,這裡最真實地記錄了可歌可泣的拓荒詩篇,縱貫博物館一到二層,松木牆上面刻著12000多位長眠於此的拓荒先驅的名字。面對人名牆,成員們肅然起敬……

  鑄劍為犁喚醒了千古荒原,北大荒艱苦奮斗歷史和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在墾區開發歷程中一直在起導向、凝聚和驅動作用。一代代的北大荒人,繼往開來,傳承老一輩北大荒人的精神和事業,不斷開拓進取。

  從撫遠縣通過浮橋登上黑瞎子島,回頭遙望,滿載土石材料的大型裝載車在橋頭排成長龍,碼頭、道路、橋梁等施工現場機聲隆隆。佔地50公頃的北大荒現代生態園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工作人員介紹說,島上惡劣的自然環境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農墾建工集團泰盛公司負責園區的辦公樓和接待中心建設,項目經理張宏偉介紹,他帶的隊伍從去年9月27日上島,就面臨著環境艱苦的考驗。島上沒有地方洗澡,許多工人身上蚊蟲叮咬的地方潰瘍、結痂;冬天島上風大雪大,十天有九天刮大風,人只能在雪牆裡穿行。

  如今,墾區進一步樹立起『誠信、務實、創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價值觀,成為墾區以嶄新的姿態參與市場競爭,增強軟實力,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溫曉麗感慨萬千,『這是北大荒精神發展的成果,是墾區人民在不斷創業的歷史實踐過程中逐漸積累、沈淀出的思想精華。』

  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馬淑潔激動地說,農墾除了為我們貢獻了糧、豆等物質財富之外,更為我們貢獻了偉大的精神財富。

  領跑現代化大農業任重道遠

  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機遇,墾區正以『領跑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姿態,以2012、2020年和2047年為時間節點,追求跨越、超越、卓越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建設本體墾區、影子墾區和域外墾區,為百年墾區獻禮。

  墾區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實現糧食總產460億斤,城鎮化率達到90%以上,北大荒集團進入世界500強行列,建成現代北大荒、綠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

  在為農墾現代化大農業建設顯著成果欣喜、自豪的同時,視察團成員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任重道遠。為使墾區現代化大農業更好更快發展,視察團成員給予了殷切期許,提出了中肯意見和建議。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東輝在視察結束時強調,目前,墾區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面對當前形勢,墾區的首要任務是把握難得機遇,瞄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建立特大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的戰略目標,思考如何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培育優勢品牌,延伸產業鏈,做好農業產業化,搞好場縣共建,並注重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把自己做大做強,實現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常委會委員周逢民建議,墾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仍需加快,高效農業相對較少,水面草場有效利用率還不高,應該在注重農作物產量的同時更注重其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譚志娟說,從目前視察見到的情況看,農場很多育苗秧棚在育苗之後都處在空閑狀態,建議可以種植一些經濟作物,以增加土地的利用率,並建議墾區率先向全省推廣水田節水技術。

  鄭秋?委員提出,要正確處理農機與農藝結合的問題,讓進口的農機和我省的土質相互融合,提高機械的利用率。

  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劉福建議墾區進一步探索跨區域遠程合作;省裡也應研究完善合作共建的機制和政策,發揮兩個積極性,實現墾地互利共贏。

  參加視察的史殿臣、段明山、魯濱、王雲奇、劉世佳等委員就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搞好城鎮化建設和進一步弘揚北大荒精神等問題紛紛提出意見和建議。

責任編輯:高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