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7日訊 題:墾區巨變,令人贊嘆——省人大常委會視察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側記
記者 李倩
初秋八月,風和日麗。望三江大地,看松嫩平原,廣袤沃野,水稻黃,瓜果香,銀燕飛,馬達響,好一派生機勃勃、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本月15日至20日,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墾區現代化大農業視察團分東西兩線,踏三江大地,走松嫩平原,深入牡丹江、紅興隆、建三江、齊齊哈爾、九三、北安六個農墾管理局及其所屬的十六個農場和完達山乳業有限公司,考察了墾區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小城鎮建設、產業化經營、場縣共建等工作,歷時一周時間,累計行程三千多公裡。
這次視察活動,是省人大從全省工作大局出發,為推動省委重大決策落實、促進省政府重點工作的開展,所精心選定。
視察期間,視察團成員不顧疲勞,深入田間地頭、企業社區,看項目,聽匯報,邊走邊看,邊看邊議。每到一處,視察團成員都激動不已。當來到二道河、七星、八五零農場的現代農業現場,參觀空中飛機與地面大馬力機械立體化作業的壯觀場面時,無不為之震撼。
昔日的北大荒如今真的變成了『中華大糧倉』。糧食總產已經突破300億斤,商品糧超過了330億斤,成為國家糧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農業生產機械化率達到96.5%;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轉換率達82%,居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墾區擁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形成了『北大荒』、『完達山』、『九三』、『豐緣』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其中北大荒品牌價值達到276.88億元,位居2011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42位。
『耕作在廣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現代化的城鎮中』正在變成現實。今年墾區計劃整體搬遷400個居民點,改建新建住宅面積1200萬平方米,是城鎮化率接近80%,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場縣共建取得初步成果。跨區服務作業面積已經達到9846萬畝;場縣共建農機服務合作組143個;向地方推廣農機新技術2496項;有180萬戶農民納入墾區共建農業產業化體系;合作共建通鄉通村公路525公裡,灌區21萬個,農田排水工程341公裡;有65%以上的交叉的小城鎮建設實現了共建共享,雙山鎮和?德鎮作為重要的試點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農村到農場入學11.2萬人,共建醫院32所。
......
幾天的視察,視察團成員見證了墾區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總局上下齊心拼搏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切身感受到了墾區的可喜變化。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東輝在談這次視察的體會時動情地說,『很有感情,很有體會,很有思想,很有遠見。我想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幾天來深深感觸到,越看越激動,越看越感動,越看越振奮,越看越震動。這些年我大概每年都要到墾區去,每次去都有一種震動。近年來,墾區發生了跨越式的發展,為墾區的百姓生活環境的提高而倍感振奮。』
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馬淑潔說,『感謝省人大組織這次視察,也感謝農墾提供這麼好的學習機會。一路5天行程3千公裡,視察農墾的東部與西部一些農場,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將中國現代大農業展現在我們面前,深深地刻在我們腦海中,永遠激勵我們為中國的現代化大農業奮進。』
劉福說,『通過這次視察,讓我們進一步見證了墾區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見證了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大成就,這段時間,我們各自行程三千多公裡,大家走一路感嘆一路。』
譚志娟說,『看到農墾告別了曾經的荒涼貧瘠,迎來的是一片生機勃勃,這讓我很感動,也為北大荒人在艱苦的條件下將北大荒建設成為今天的北大倉而感動,也為黑龍江農墾展示出來的中國現代大農業所震撼。
......
視察啟動前,視察團成員們來到了頗具特色和規模的北大荒博物館,追思了拓荒者的足跡,緬懷了鐫刻於松木牆上那12000多位長眠於此的拓荒先驅。視察中,視察團成員還來到了王震將軍開發建設紀念館參觀,向王震將軍塑像敬獻了花籃。同時,又向場縣共建示范點雙山鎮頒授了錦旗予以表彰。這些,足以說明視察團成員不僅有著向墾區人學習的心態,更充滿著對墾區的深深敬意。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省人大常委會墾區現代化大農業視察活動圓滿結束了。視察團成員留下的不僅僅是對墾區發展成就的贊嘆,還有那些對墾區未來發展十分寶貴的建議。『認真研究和貫徹視察團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改進和加強農墾各項工作,為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和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更大力量。』這是副省長呂維峰在這次視察活動總結會上的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