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9月19日訊 金秋九月,沃野流金。在鶴城廣袤的土地上,稻穗飄香、高粱泛紅、豆莢飽滿、玉米結實,田間地頭,隨處是可見農民忙碌收獲的場景,處處可見一張張喜迎豐收的笑臉……
『人努力,天幫忙,好政策帶來豐收糧』。為了確保糧食安全,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今年,齊齊哈爾市上下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提出的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六化』要求,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工作推進力度,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農業生產取得了良好成效。記者在走訪相關部門和在齊齊哈爾市各縣市區了解以及在田間地頭兒看到,經全市各級組織和乾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到目前,全市糧食大豐收已成定局,而且糧食產量將超過去年,再創歷史新高。

雖然今年5月中旬齊齊哈爾市各地出現了比較明顯的階段性低溫寡照,但作物生長發育期降雨多、氣溫高、光照足,尤其是7月份,齊齊哈爾市西部的龍江、甘南、泰來在降雨上是近幾年最多的,對農作物的長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農作物長勢好,普遍增產。到8月末,全市平均有效積溫為2401℃,比歷史同期高38℃。4—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達388毫米,比歷年同期多6.7%。
為了推進糧食增產,在今年的糧食生產中,全市各地進一步加大了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今年,全市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498.2萬畝,通過調優結構,主要糧食作物實現了『一減三增』,即:減少大豆面積,由上年的1248萬畝減少到921萬畝,同比減少26.2%;增加水稻、玉米和馬鈴薯面積,分別達到339萬畝、1618萬畝和207萬畝,同比分別增長22.8%、13.3%和78%。依安、訥河、克山、克東四個縣(市)玉米面積達到452萬畝,比上年增加125萬畝,加快改變『一豆擎天』的局面。同時,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1200萬畝,同比增長33%。在此基礎上,今年的春耕生產標准化也高於往年。全市各地采取各種措施,克服了低溫寡照等不利氣候條件的影響,通過采取搶播快種、抗旱播種、精播細種、種滿種嚴等措施,加快推進春播進度,抓住了農時,確保農作物播種在豐產期,確保了大田播種高標准,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到5月10日全市大田播種告捷,比去年提前5天左右。在水稻生產上,在各級組織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5月25日水稻插秧任務全面完成,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了基礎。不僅如此,在今年春耕中,全市的資金物資投入也大大超過往年。去年農產品價格高,比較效益好,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農民加大投入,既能及時種好地,又能精種地。全市投入春耕資金達到62億元,比上年增加19.5%。共投入優良種子20.4萬噸、化肥73萬噸、柴油1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3%、14.7%和8%,提高了春耕生產標准。各縣(市)區還把以獎代投資金、農業開發、水利、土地整理等方面資金投入到高產創建、棚室建設、特色農業。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今年在種植業生產中,科技含量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糧食生產再創新高實現大豐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今年的春耕中,齊齊哈爾市進一步制定了主要作物高產、優質、高效品種區域布局規劃,按照四個積溫帶,確定了29個主栽品種和55個搭配品種,嚴格控制越區種植,引導農民適地適種,加快優良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推廣玉米、水稻、大豆、馬鈴薯等主要作物高產栽培模式為主的10項農業新技術,推廣面積8068萬畝次,農作物標准化率達到90%以上。同時,在抓備耕到春耕、田間管理、抗災、病蟲害防治等,全市各地都做了大量而細致的工作,對糧食增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玉米、水稻進入成熟後期,大豆、馬鈴薯進入收獲期,到處呈現一派豐收的景象,今年將是近幾年年景最好的一年。
如今,鶴城的廣大農民已開始品嘗機械化、高科技、好政策以及結構調整給他們帶來的豐收喜悅,而這種喜悅也必將激起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明年的糧食生產打下堅實的厚重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