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街頭綠地內隨地便溺的市民 圖片由市民提供 |
![]() |
街頭隨意把臉一蒙呼呼大睡的市民 王忠岩 攝 |
一招:重罰罰一次就讓『他』記住
在哈市機關工作的寧先生表示,對不文明行為者應嚴管嚴罰。
寧先生家住在香坊區衡山路一小區內,今年小區內樓體和樓道都剛剛刷過,院子裡的花草樹木也整修一新,可新鮮了沒多久,院內樹叢裡、小區步道板上又開始有人扔垃圾,越扔越多,特別是在院門口處,隨處可見大便和各種垃圾廢物,從院裡出來一走一過臭氣薰天,讓人心情極差。寧先生表示,人的文明程度與氛圍有關,這好比走在乾淨的地毯上,誰有痰也會忍著看到垃圾桶再吐,如果見到一個地方已被扔滿了垃圾,那這個地方就成了所有人的垃圾場。寧先生提議重罰不文明者,吐一口痰罰一百或幾百,總之罰一次就讓他記住了,下次纔能自覺遵守。
根據《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隨地吐痰、吐口香糖和隨地扔垃圾等行為,處罰力度太小,僅責令清除,處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是遠遠不夠的。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董鴻揚表示,重罰是所有地區整治陋習的重要手段和經驗,新加坡甚至重罰之上,加之『鞭撻』刑罰,誰到新加坡都得『自律』,所以纔能達到如今的效果,重罰之下纔會對法規有敬畏之心,通過逐漸的內化過程,由他律轉化成自律,最後達到自覺遵守的狀態。
董鴻揚表示,管理城市不文明行為,除城管執法人員和城管監督員對不文明行為進行處罰外,素質較高的環衛工人也可以加入其中。
深圳市環衛部門曾探索采用小額罰款進行環衛委托執法的新路子,賦予環衛管理人員50元以下當場處罰權,對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等行為進行處罰。
環衛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不賦予環衛部門以執法的權利,環衛工人只能埋頭苦乾。同時,這位工作人員也表示,鑒於環衛工人本身素質問題,在給環衛工人以執法權利時,也應該因人而宜,自己本身素質不過關的人,便無從談起要求別人,也容易在管理中與人發生衝突。
二招:曝光不文明就公開譴責
哈爾濱市委黨校教授於志平表示,文明要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但不代表現在有錢的人就都文明,很多人都是從窮時走過來的,根深蒂固的不文明行為和覺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像這種不在乎錢的人,重罰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而這部分人大部分在乎『面子』,曝光其不文明行為,會比重罰起到更好的效果。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趙瑞政表示,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素質也應相應的提高。趙瑞政建議,除了重罰不文明行為之外,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借助媒體的力量對市民的陋習進行曝光。
三招:換位代崗體驗環衛工人艱辛
哈爾濱市一位環衛工人建議,對嚴重違反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的,可以讓其進行『代崗體驗』。亂扔垃圾的,讓其代替環衛工人進行一個小時或半天的打掃工作;亂吐口香糖的,讓他清一個小時口香糖,體驗一下環衛工人的艱辛。
『當然,懲罰不是目的,只是一個強制性的措施,幫助市民養成愛護環境衛生,不隨便亂扔垃圾的好習慣。』這位環衛工人說。
四招:勸導人人都來當監督員
哈爾濱夕陽紅老年志願者服務隊隊長李坤纔建議,可以動員社會力量監督不文明現象,逐漸改掉陋習。『我們400名隊員從月初到現在,已經糾正了三四十起不文明行為。』李坤纔說,20日早晨,他在哈站公交車站臺發現一對年輕情侶把一兜垃圾扔到了站臺上,他對其進行了勸阻,這對情侶知道自己錯誤,撿回了垃圾。
李坤纔表示,現在的市民素質不能全靠自律,還得靠人勸導。他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大學生、城管的監督員、環保志願者上街當義務監督員,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效果會好一些。
五招:宣傳文明教育進校園
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楊文超表示,我國社會物質文明已有一定基礎,但精神文明還很匱乏,進入汽車時代,但尚未實現汽車文明。現在學校教育過分強調知識教育,應該讓基礎文明教育進入小學課堂,成為知識教育和考試的一部分,從小進行文明、素質教育,加之有管理不文明的規則落到實處,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纔能逐步形成整個社會的良好文明氛圍。
省委黨校教授於志平表示,不文明行為的管理需一點一滴進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建議政府在宣傳、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通過學校、媒體、街道提示標語等渠道,大力宣傳『愛護環境,打造溫馨城市,人人有責』,喚起大家『尊重清潔工人勞動成果』的意識。持之以恆,逐漸提高市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