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追記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原林業局局長王海青
2011-10-07 09:3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2009年冬,王海青(右)到賓縣萬人歡林場參觀學習森林經營。

  東北網10月7日訊 題:林海青山造忠誠 鐵血丹心鑄黨魂——追記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原林業局局長王海青

  記者 張強

  『不負蒼天何論官位只七品,常思黎庶生怕民心失半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原林業局局長王海青,一位連『七品官』都算不上的科級乾部,卻用他的實際行動,得到了全體林業乾部職工的擁護和愛戴。一位縣林業局長,臨危受命,帶領林業職工逐漸走出困境,卻不讓家人沾一點兒光;一位縣林業局長,經手的項目款數以億元計,每一筆錢都花得乾淨、明白。『誰大誰小?百姓的事兒大,自己的事兒小;哪多哪少?工作要乾得多,利益要少計較;啥好啥不好?執政為民好,以權謀私不好。』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乾部——王海青執政為民的真實寫照。

 
2010年春,王海青(左二)在腰營林場向省林業廳領導匯報新林區建設工作。

  高規格葬禮 林業職工到殯儀館還錢

  三江悲歌籍英靈,四海嗚咽雲水湧。2月25日上午,在湯原縣殯儀館裡,一位身高1.68米,體重不到150斤的矮小漢子,靜靜地躺在鮮花叢中。三百多平方米的告別大廳及過道擠滿了人,殯儀館外的廣場也聚集著很多人群。寒風如泣,湯旺河凝結著哀傷。2月21日,湯原縣林業局原局長王海青在從省林業廳談完項目連夜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因公殉職,年僅53歲。

  王海青的追悼會是湯原縣殯儀館開館以來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追悼會。湯原縣委、縣政府成立喪事善後處理領導小組,國家林業局林改司發來唁電,黑龍江省林業廳有關領導及湯原縣林業系統的乾部職工聞訊紛紛自發趕來,到場2000多人。那一天,聽說是去參加王海青追悼會的,湯原縣很多出租車司機都不肯收乘客的錢;那一天,百度湯原貼吧的頁面沒有了顏色,滿是獻花和悼念的帖子。網友們紛紛留言,『您用人格魅力征服了我們的心,您用忘我的工作鋪平了林業的路,您用短暫的一生心血詮釋了公僕的真正含義。』『您走了,帶著滿身疲憊和未竟的心願;您走了,留下湯原林業的美好藍圖。您太累了,安息吧!』

  王海青的同學閆顯章流著眼淚說:『海青走後,我給他換的衣服。當給他脫衣服的時候,看到他的線褲是帶補丁的,襪子也有個窟窿。現在還有幾個人穿有補丁的褲子?幾塊錢的襪子誰不常換換?更何況是一個局長!他是對自己要求的過分嚴了,他也沒有時間考慮自己。』

  王海青遇難的噩耗傳來,許多乾部職工、離退休老乾部和受過他幫助過的人都悲痛欲絕,泣不成聲,自發地到殯儀館為他守靈。退休職工張雨楹老伴也來到靈堂,淚流滿面地說:『王局長啊,5年前你借給我500元錢,多少次我想還你,你總是在忙,今天終於可以還給你了。』

  王海青,一個什麼樣的人,何以得到人們的如此愛戴?


 

 
2010年春,王海青(左一)與省林業廳及市縣領導研究亮子河放水旅游名鎮規劃。

  上任三板斧 走出林業發展困境

  2005年底,王海青走馬上任湯原縣林業局局長。當時的林業系統正處在資源危困、經濟危機的歷史上最低谷。盤點縣林業局的家底,欠世界銀行及地方銀行貸款2381萬元,拖欠職工工資2458萬元,外欠各種應付款3168萬元,總負債8000多萬元的沈重包袱,相當於全縣1300多名林業乾部職工每人背外債6萬多元。林業職工不是按月開支,而是按節日開支。一年只開三次工資,五月節、八月節、春節。每到春節前,林業局辦公室擠滿了要錢的人。用林業局黨委書記卞東林的一句俗話,當時人的狀態就是『嘴起泡,尿黃尿;拉不出屎,睡不著覺』。

  臨危受命的王海青沒有退縮,毅然擔負起振興林業、富裕百姓的重任。他在工作日記中寫道——『黨員乾部不僅要做千裡馬,更要做領頭雁。真正做到:理想信念豎起來,依靠政策富起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利益衝突讓出來,身邊群眾帶出來。』為了實現向管理要效益,王海青對關系林業經濟命脈的三大經濟項目實行徹底改革:對所有木材產品實行競價銷售;對林業所屬全部土地實行競價承包;對主要林副產品實行競價發包。

 
碩果累累的五味子。

  一手妙棋活了全盤。2006至2010年,林業局木材增收774.09萬元,土地承包、紅松籽兩項增收132.76萬元,實現了有限資源的利益最大化。王海青的『三板斧』令林業乾部職工刮目相看,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2008年,對湯原縣林業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在王海青的積極爭取運作下,湯原縣被確定為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全縣抽調了35名乾部,組成了8個林改工作隊,進入到10個鄉鎮。王海青親自帶領工作隊,深入全縣集體林地面積最大,歷史遺留問題最多的永發鄉進行改革試點,一蹲就是兩個多月。他一身迷彩服,每天都攀行在陡峭的叢林中,認真調查集體林地的『家底』。在反復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闖出了一條均山均股的改革路子——『北華村模式』。全縣8.87萬畝集體林地中沒有權屬爭議的7.95萬畝林地林木,全部實現了產權流轉。湯原縣被評為全國林改工作百個典型縣之一。

 
腰營林場食用菌種植基地。

  2009年,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又吹響了號角。王海青主持制定了《湯原縣國有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轉實施方案》及《實施細則》,落實了流轉地塊。在省林業廳的現場指導下,使國有林地競價拍賣獲得成功。競拍標的3178.5畝,評估價426.2萬元,實際成交額達657.9萬元,國有資產在市場流轉中增值231.7萬元。林權改革讓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嘗到了林權改革甜頭的職工們興奮地說:『這下再也不愁「捧著金碗要飯吃」了。』今年湯原縣又申報了2萬畝國有林地准備流轉,現正在申報審核中。

  湯原縣距省城哈爾濱380多公裡,但黑龍江省林業廳裡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王海青,他那輛桔紅色的老式國產獵豹一進院,大家就知道,王海青又跑項目來了。『想要實現湯原縣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王海青如是說。王海青的司機說,王局長幾乎一刻也不閑著,他的車每天大概要跑300公裡,相當於出租車每天跑的裡程。林權改革試點、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黑魚泡濕地保護區、大亮子河林場危房改造、五味子產業園區……為什麼王海青能爭取來這麼多項目?『因為交給他放心,他一定能乾成個樣板。』省林業廳的一位領導這樣說。

  如今的湯原縣林業局聲名遠播,成了全省唯一一家國有林區『森林采伐改革試點縣』,全國林改百縣試點之一,國家培育大徑材試點縣,全省第一批新林區建設試點縣,全省森林撫育采伐試點縣,今年被納入『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轉型』范圍之內。


 

  拒威脅利誘 檢察院兩個月查出個清官

  王海青在為林業謀發展、為職工謀福利、大展身手的同時,影響了一些人的財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每年幾百萬元的項目款,他能沒毛病?』有人開始舉報王海青有經濟問題。

  檢察院派人查了近兩個月,調查每一筆業務往來,結果卻發現,近千萬元的項目款每一筆都花得乾乾淨淨、明明白白。最後,檢察院得出結論:王海青沒問題,查出了一個清官!

  王海青任局長前,林業局的慣例是預收下一年的木材款,相當於跟木材販子借錢花。拿人手短,先收了錢,木材的價格怎麼也得降一點兒。2006年,王海青當局長後,第一件事就是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木材一律競價銷售,不再收預售款,誰出的價高賣給誰。這下木材販子們坐不住了,托各種門路來找王海青,結果全吃了閉門羹。請客不去,送禮不收,有些硬塞進來的,王海青就交給財務人員返還給送禮者。那一年,湯原縣估價400多萬元的活立木競拍到600多萬元。

  王海青重拳出擊,將林區內所有的非法采礦采石場全部封閉;毀林毀草開荒的全部退耕還林還草……一系列的舉措,直接影響了部分人的利益。

  一天,一個被封的礦場主帶著幾個社會閑散人員闖進王海青的辦公室,威脅他說:『你封我礦就是斷我財路,誰斷我財路我就跟誰過不去!』王海青聽後勃然大怒,拍著桌子大聲訓斥到:『誰在我林區開礦,破壞林區生態,誰就是斷我們全體林業職工的財路,那我也就跟誰過不去!你不是帶人來了嗎?你動我試試?你殺了我我是烈士,而政府抓住你你是囚犯,抓不住你你是逃犯!』這個礦場主被王海青大義凜然的氣勢鎮住,灰溜溜地走了。

  每到過年過節,一些領導乾部家往往絡繹不絕,但王海青家卻是個『攻不破的堡壘』。門鈴從早響到晚,任誰也不給開門。有一年春節,下崗職工姚華為了感謝王海青給她安排了工作,托老司機王志友轉送一兜豆腐乾。結果,遭到王海青一頓痛批。王志友說:『打那以後,誰托我給王局長帶東西我都不接,接了肯定得挨罵。』

  所有人印象中的王海青幾乎是一副模樣:個子不高,待人親和,一件600元錢的皮夾克穿了6年!一次去外地出差,王海青和別人合住一個房間,當他脫掉外套,同屋驚訝地發現,王海青的襯衫竟然打著補丁。『他對自己就這麼摳門兒。』東風林場場長朱廣福說,『每次下鄉來林場,接待他的標准就是一碗面條,要是做多了,他起身就走,連飯都不在這兒吃。』

  當甩手『掌櫃』 對家裡人要求更嚴格

  王海青是湯原縣林業職工的指望,但他家人卻一點也指望不上他。

  『他基本就不像是這個家裡的人。』愛人閆桂清說:『每天早上五、六點鍾起來,七點前就要到單位;晚上沒到九、十點不回家,偶爾回來早了,看看電視,看著看著就在沙發上睡著了。周六、周日也抓不到他的影。』『他兄弟姐妹七個,我兄弟姐妹六個。我大弟因病已經不在了,兒子從部隊轉業兩年至今沒有著落。我求他上心管管,他答應好好的,就是不見行動。兩大家子十幾個孩子,沒一個借過他的光。』

  王海青的兒子王子章大學畢業後,想回湯原縣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王海青卻說,回來可以,但只能安排臨時性工作,跟林場臨時工待遇一樣。王子章一氣之下到了北京,做了4年的『北漂』,至今也沒有份正式工作。

  王海青的五弟在黑金河林場有個苗圃,但這個當林業局局長的哥哥竟然出了一條禁令:湯原縣造林用苗一律不許從這個苗圃購買。弟弟很無奈:『要是沒這個哥,生意可能還好做些。』

  曾為王海青開過車的老司機王志友欽佩中仍懷著不解:『湯原到佳木斯40多公裡,小車半個多小時。他愛人幾次去佳木斯看牙,都不用公車而是坐火車。』王志友告訴記者,有一次王局長的愛人得了肛腸病,特意叮囑他別告訴別人。『我尋思一個林業局局長媳婦生病都沒人去看,那多磕磣啊?』後來回家跟媳婦商量,王志友還是決定聽局長的話,沒有告訴別人。『王局長媳婦住院,到最後也沒人知道,沒人去看望。』

  『海青也並不是不認親的人,這一點我心裡明白。』愛人閆桂清說,他就是工作太忙了,沒功夫顧家裡。


 

  特殊的賬單 個人獎勵用在公務

  這是湯原縣林業局財務科的一份『特殊賬單』——局長王海青獎金使用支出情況:

  獎金總計52000元(2007年至2011年度),支出:

  2007年,局離退休老乾部赴密山重走抗聯路12800元

  2008年,局機關人員赴亮子河林場參觀學習(伙食及車費)4760元

  2009年,局離退休乾部到蘿北名山旅游8000元

  2009年,局機關『三八節』婦女活動費1740元

  2009年,縣林業會議餐費3661元

  2009年,乾部職工新春茶話會3379元

  結餘:16600元。

  幾年裡,縣委、縣政府獎勵給他個人的獎金,他沒有拿回家一分錢,全部留在了局裡『公用』。直至王海青殉職後,家裡人纔知道有這筆錢。『誰大誰小,百姓的事兒大,自己的事兒小;哪多哪少,工作要乾得多,利益要少計較;啥好啥不好,執政為民好,以權謀私不好。』這,就是一位基層黨員乾部用他的一生做出的回答。

  事跡永留 存鼓舞龍江人民奮進

  『山山水水留足跡風范長存、風風雨雨為事業終身奮斗』,這幅標語正是王海青同志一生最好的總結。8月23日,黑龍江省長王憲魁同志對王海青同志的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王海青同志的先進事跡很感動人,激勵人,他帶領職工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謀林區發展,加快林區轉型,改變貧困落後面貌,讓職工群眾過上好日子,贏得群眾的愛戴和擁護。他的先進事跡,值得我們每位黨員乾部學習,應廣泛宣傳,大力弘揚。』

  9月5日,黑龍江省林業廳下發《關於開展向王海青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9月10日,黑龍江省林業系統學習王海青同志事跡現場報告會在湯原縣政府會議中心舉行。

  王海青同志走了,帶著對黨的無比忠誠,帶著對林區人民的深深牽掛,還帶著對林區改革事業的美好憧憬,遺憾地走了。但是,他用有限的生命,卻乾出了一番不平常的偉大事業。林區的山,會印下他每一步足跡;林區的水,會映出他每一個身影;林區的人民,會永遠銘記這位黨的好乾部。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