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10月8日電
看著一嘟嚕一嘟嚕個大飽滿的榛子,烏伊嶺局福民林場場長張安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26日,記者在福民林場采訪時,場長張安國三句離不開他馴養的榛子林。
『今年的榛子結得真厚啊!』
『知道了榛子樹的脾氣,馴服它也不難嘛。』
『老張頭二小子的學費又有著落了,張羅著請我喝酒呢,得去。』
福民林場是個天然的大寶庫,蕨菜、猴腿兒、蘑菇、五味子,漫山遍野的都是。最值得說道的是野生榛子林,成片成片的,有一萬公頃之多。
這榛子樹老得快,5年就成了上年紀的『老人』,不怎麼結果子了。張安國一直惦心這事兒,琢磨著怎樣使榛子林返老還童。他上網查,找專家聊,翻書看報的沒少下工夫。
2009年秋,胸有『秘笈』的張安國終於向榛子林下手了。他們把老化的樹乾鋸掉,用藥物促使它萌生新枝條。這新生的枝條兩年就可以結果,第三年就到了盛產期。
『改培過的榛子,果仁大,抗病強,產量翻三五倍呢。方法很簡單,效果賊顯著。』張安國見誰都要『顯』上一番。
記者一行著急到榛子林一睹為快,但張場長的車速很慢,他讓我們看看路邊、場院、農戶大門口晾曬的榛子。果真,一堆堆、一片片的,這褐黃色的果兒成了今年秋天福民人致富的主角。
改培過的榛子林比我想象的矮多了,我不到160的個頭,和我比肩。繁密挺直的枝條上,樹葉已經乾枯,凸顯的是榛子果兒,外皮已經爆開,果兒裸露在外,惹得人好生興奮。
『這是前年改培的林子,明年纔是盛果期,但今年的收成就好得很,不能一粒一粒的摘,太多了,他們用被單子裹住樹梢,一摟就得。』張場長貓下腰,很快在落葉間撿起幾粒榛子果,『這方法白瞎了不少果,就當給松鼠備乾糧了,哈哈……』 『前年300,去年350,今年把剩下的400公頃改培完。現在停伐了,福民人以後就要靠這小榛子吃飯了,在第三次創業中,這小榛子一定大有文章可做。』回來的路上,張場長向記者念叨著他的計劃,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