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4日訊 近年來,大慶市讓胡路區法院以『建設先進文化,樹立正確理念,提高法官素質,踐行為民宗旨』為目標,通過提高法院隊伍素質不斷加強法院文化建設,打牢文化基礎,豐富文化載體,深挖文化內涵,努力培養了一支政治堅定、業務過硬、一心為民、公正廉潔的人民法官隊伍,走出了一條『文化興院』的新路子。
一、提昇隊伍業務素質
成立了『吉林大學讓胡路區法院法官培訓班』,堅持每月一次疑難案件研討,每季一次法律文書展評,每年一次庭審能力考評。與大慶師范學院建立了調研合作機制,組建了5個調研課題研討組,先後完成調研成果18項,一項調研課題在全國法院系統獲二等獎。五年來,共計集中授課96次,500餘小時,選派82人次參加各種業務培訓。成立了5個課題調研組,完成調研成果18項,開展疑難案件研討32次,法律文書展評21次,庭審能力考評5次,評選優秀法官50人次,系統提昇了乾警的法學理論水平和駕馭庭審的能力。為鼓勵全院乾警學歷提昇的積極性,法院黨組規定,研究生的學費均予以報銷。目前,讓胡路法院一線法官全部達到法律本科學歷,20人取得碩士學歷或正在讀研,五年間,共有26名乾警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乾警的司法能力普遍增強。
二、加強法官職業修養
加強法官的職業修養,是法官的立身之基、從業之本。一是開展經常性的政治教育。堅持每周五下午政治學習的固定學習制度,組織全院乾警深入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級指示精神,學習科學發展觀、司法核心價值觀等重要思想,進一步增強乾警的大局意識、為民意識和責任意識。二是開展經常性的研討活動。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大學習、大討論』、『人民法官為人民』等各項教育活動中,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先後開展了『司法理念大家談』、『服務大局油田行』、『學鐵人,爭當新時期好法官』等討論活動,使乾警牢固樹立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三是將法治理念滲透於點滴工作。開展了全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院訓的征集活動,經過廣泛討論和征求意見,形成了『厚德、崇法、清廉、為民』的院訓,並要求每名乾警牢記於心,恪守清正廉潔的職業准則。除此之外,該院一樓的電子大屏,每日滾動顯示該院各項工作的情況通報或法律條文解析、各項會議精神、名人警句等信息,在辦公樓走廊牆上懸掛法家名言、畫像等。在辦公樓一樓兩側牆面,還經常貼有當事人送來的感謝信件,增強了全院乾警的榮譽感。四是規范司法行為,強調儀容儀表。該院每周進行一次紀律檢查,對於不符合著裝標准、開庭行為不規范、接待當事人態度生硬的乾警予以通報批評,並在目標考評中扣除相應分數。為了使該院乾警規范司法行為和工作禮儀,該院向全院乾警下發《法官職業道德規范》、《法官行為准則》、《公務員禮儀手冊》,並聘請禮儀方面的專家對全院乾警進行培訓。
三、推崇審判工作文化
一是由行政乾預辦案向專業指導辦案轉變。出臺了審判長負責制度,理順了合議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明確審判長、主審法官、合議法官的職責、超越權限和未認真履行職責應承擔的相應責任,『還權』於合議庭,規定審判長依照規定權限簽發法律文書,為充分發揮合議庭功能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二是由傳統的審判運行模式向法官職業化轉變。2008年,該院設置法院助理崗位輔助審判工作,所有書記員均采用聘任制管理模式,實行單獨序列管理,建立以審判法官為核心的審判組織,優化審判資源配置,逐步實現法官職業化。三是由關門辦案向陽光司法轉變。先後制定了《讓胡路區人民法院司法公開實施細則》、當事人評價法官制度、判前評斷及判後答疑制度、當事人旁聽制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等12項與司法公開有關的審判管理制度,通過讓普通民眾切身參與司法、旁聽開庭、感受司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做到最大限度地向社會各界公開司法工作。實踐證明,法院文化對於法院工作的科學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文化建設促進了讓胡路區法院的全面工作提檔昇級。2002年以來,讓胡路區法院在大慶市法院系統目標考評中八年蟬聯奪冠,並先後被評為全省政法系統人民滿意政法標兵單位,全省文明單位標兵,全省執法規范化建設示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