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0月19日訊 隨著齊齊哈爾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家政市場日益紅火,保姆、月嫂、鍾點工……越來越多的家政服務人員走進尋常百姓家中。家政服務人員在為廣大市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從業人員的資質如何?一些不符合規定的亂象是否存在?家政行業這一朝陽產業在發展中又遇到了哪些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市場需求量大可心保姆難尋
市民楊女士還有一個月就要生寶寶了,這幾天,她卻一直生活在焦慮之中。楊女士告訴記者,兩個月前,她就開始預訂一位金牌月嫂,可眼看就快到預產期了,月嫂還沒訂到。
北京特可欣月嫂公司齊分公司一位員工告訴記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育兒觀念的增強,齊齊哈爾市的月嫂非常緊俏,供不應求。目前,該公司很多金牌月嫂的工作都已經預訂到了2012年的3至4月份,很多市民都是衝著金牌月嫂而來。
金牌月嫂難請,可心的保姆也不好找。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去年,他家裡僱了一個保姆,錢包被保姆偷走後,他找到家政公司討說法卻得不到解決。『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做出可口的飯菜,能給病人測血壓,為老年人制訂飲食計劃……如果能僱到一名這樣的保姆,即使多掏些錢我們也願意。』劉先生感嘆,現在僱可心的保姆真難。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僱主反映一些家政服務人員工作不認真、責任心不強、缺乏經驗、在乾活時弄壞家中的物品、流動性大等問題。『請不到家政人員心裡急,請到了鬧心,請個好的家政人員比相親都難。』這是很多長期僱傭家政服務人員的僱主們的心聲。
缺乏規范管理安全隱患凸顯
家政行業被喻為朝陽產業,在普遍被人們看好的同時,剛剛起步的家政行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記者在齊齊哈爾市多家家政公司和中介機構了解到,相當一部分的中介機構或家政公司沒有掛牌,僅有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開展家政中介工作;而且對前來找工作的家政人員沒有持證上崗要求,也不需要與用戶簽訂任何書面合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單槍匹馬的家政服務人員紛紛將自己的電話號碼寫在居民樓道裡,等著生意上門。
今年國慶節期間,家住龍沙區濱湖小區的齊女士在居民樓道裡看到了很多家政公司張貼的廣告,於是她給一家家政公司打電話,希望該公司能派個小時工到她家打掃衛生,對方稱可以立即派家政工到她家打掃。當齊女士問這位工作人員簽不簽合同的時候,對方說從來不簽合同,家政工是有著多年家政經驗的老工人,乾活很利索。齊女士又諮詢能否帶來正規的發票,對方稱從來沒有顧客索要發票,因為都是百元左右的一次性消費,所以用不著開發票。齊女士對此質疑,家政服務一旦出現問題,僱主手裡沒有任何的證據,怎麼向有關部門投訴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齊女士遇到的問題很有代表性,目前,家政服務市場缺乏規范管理,引發的投訴逐漸增多,安全隱患逐步凸顯。那麼,消費者又該如何規避風險呢?黑龍江銘昊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健表示,僱主要僱傭家政人員,一定要與家政公司簽訂加工承攬或者服務合同。因為家政工人給僱主乾活的期間,僱主就和家政工人形成了一個勞動合同關系,這個僱傭關系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當中是這樣規定的,僱員在從事僱傭過程當中,造成人身損害時,由僱主承擔責任,這樣業主僱的工人乾活時如果出現意外,就應該由僱主承擔責任。如果僱主和家政人員所在的家政公司簽訂合同,一旦出現問題,家政公司就要承擔責任。
加大扶持力度引導步入正軌
家政服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不僅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對緩解弱勢群體的就業壓力,擴大內需具有重要意義。針對這一情況,齊齊哈爾市相關部門也加大了對家政行業的扶持力度。市人力資源市場副主任張躍軍表示,根據形勢的發展及就業形勢的需求,市人力資源市場開展了陪護老人、護理病人、月嫂、育兒嫂家政培訓,通過家政培訓,使就業者提高自身素質,用工雙方洽談時增加成功率,而且對家政服務人員從業觀念和從業自信心有了很大改變。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家和各地已經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開始加大對家政行業扶持和監管的力度。今年9月4日,黑龍江省地方標准《家居保潔服務質量規范》及《家居保潔服務質量要求》正式實施。相信隨著一系列政策的陸續出臺,齊齊哈爾市的家政服務業將走上健康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