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數字財產』范圍不斷擴大 虛擬遺產不可繼承
2011-11-21 06:42:16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金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訊 如果一個星期不上QQ,你是不是覺得與世隔絕了?如果兩天不發Email,你是否感覺交往聯系十分不方便?如今,互聯網技術給人們生活和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QQ、Email、博客、微博、淘寶、電子相冊等“數字財產”的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將來如果有一天我們離世了,這些“數字遺產”該怎麼處理呢?

  事件法律缺失讓虛擬遺產難繼承

  據報道,沈陽王女士的丈夫徐先生喪生車禍,徐先生的QQ郵箱裡保存了大量兩人的愛情信件和照片。王女士想整理這些信件和照片,以留作紀念,但苦於不知老公的QQ密碼,只好求助騰訊公司。騰訊的答復是,根據互聯網慣例,一般的網民和各種網絡相關產品運營商之間有協議,網民只有QQ使用權,沒有繼承權,只有網絡公司纔享有相關版權和所有權。

  這就意味著,王女士要想找回照片,就得按照“找回被盜號碼”的方式操作,除提供用戶本人的基本資料和聯系方式外,還需要提供號碼的使用資料、密保資料,QQ好友“確認”,全部程序走完,纔能拿到密碼。這讓王女士有些發怵了,因為使用過QQ的網友都知道,QQ的密保資料,除了當事人自己,其他人根本無從得知。最後,王女士還是沒有拿到密碼,自然也取不回她想要的信件與照片。

  從情感和倫理上說,王女士的訴求是合情合理的。問題出在哪兒?或許就在於當前社會特別是法律層面,對網絡產品、數字虛擬財產的界定和規范還存在空白。

  觀點

  法律尚不保護“虛擬財產”

  一位網站的負責人長期從事互聯網法律研究,他認為從QQ號碼的功能和取得方式來看,它在本質上跟既有的手機和電話號碼沒有什麼差別。根據用戶與騰訊公司的協議來看,QQ號碼是用戶使用騰訊公司服務的一個憑證或賬戶,其所有權屬於騰訊公司、使用權歸用戶。

  對於目前流行的認為QQ賬號屬於虛擬財產,應該歸屬於用戶的觀點,他認為這是混淆了賬號和賬戶。作為賬戶,我們實際上更看重的是其中的內容。作為賬號,它僅僅是一種系統管理中的身份憑證。正如我們銀行裡存款賬號本身實際上只是相當於存儲在銀行管理系統中的身份,而其賬號(戶)中的存款貸款記錄則更為重要。如果撇開賬號項目下的具體信息內容來談論賬號本身的財產性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位專家還說,早在2003年底,由業內起草的《保護網絡虛擬財產立法建議書》已呈送至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但是截至目前,包括網游玩家的游戲賬號以及其賬號內的虛擬物品等虛擬財產還是沒有得到立法確實的保障。看來,要弄清“虛擬財產”到底是什麼,並對其加以法律保障,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虛擬只有“變現”纔能繼承

  虛擬遺產是數字化時代特有的一個概念,和實物遺產相對應。在互聯網時代,一個人能夠留給後代的將不只是房子、存款等實物遺產,互聯網上的一些遺產也很重要,比如說一個人的QQ號、論壇賬號、網上發帖等等。由於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是有聯系的,所以虛擬遺產有時候可能會很大。通俗地講,“數字遺產”是指互聯網上的數字文化遺產,即以互聯網為承載形態的文字作品、資料、圖片和影音。它們形成了一種文化傳承的遺產,包括互聯網上的讀書頻道、文化頻道、博客、論壇、BBS、空間等涉及的創作、記錄等等內容。

  隨著近些年網絡產業的迅猛發展,網絡虛擬財產能否繼承等一系列法律糾紛問題也屢見不鮮,不過,網絡遺產歸屬及繼承等問題相當復雜,而且我國法律目前還沒有對這種財產作出具體規定。

  我省知識產權法律專家趙連勤認為,不管是博客,還是電子相冊,應該是具有繼承權的,因為他們是具有價值的,一些網絡賬號、QQ靚號,早已價值不菲,而一些骨灰級游戲玩家的賬號及游戲裝備,更是能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對於消費者與產品運營商之間的協議,網民確實只有使用權,網絡公司纔享有相關版權和所有權。有人認為,網絡游戲、QQ游戲及空間的設置,網民投入了時間和金錢,所以可以繼承。也有網友表示,之所以稱之為虛擬財產,就是因為其有虛擬性質,繼承並沒有實質性意義。只要沒有年限限制,使用權也是可以繼承的,產品運營商就應該提供服務,這不是所有權之爭。最關鍵還得看雙方之前的約定,“虛擬遺產”是應當受到法律保護的。近幾年來,有關網絡等虛擬財產的繼承及歸屬等相關方面的民事糾紛層出不窮,然而,由於處理虛擬財產民事糾紛的法律規范相對缺失,也為此類糾紛的定性增加了難度。那麼怎樣纔能使虛擬財產真正成為自己的財產,並具有繼承權呢?

  趙連勤認為,這幾年來,對於虛擬財產的保護,國內也非全無動作。比如新刑法修正之後,盜竊虛擬財產的黑客也將獲罪。不過對於是否要盡早考慮虛擬物權立法,現在還僵持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數字遺產章程”中已經提出了對虛擬財產的具體保護措施。

  針對上述案例,趙連勤表示,王女士如果堅持要繼承丈夫的QQ號,那只有通過法律訴訟的途徑爭取了。而能否打贏官司進而爭取到繼承權,關鍵在於王女士能否拿出QQ號碼、郵箱這樣的虛擬財產就是財產的證據和依據。如果證實上述虛擬財產有財產屬性,那麼虛擬財產也就能夠繼承。

  相關鏈接“虛擬遺產”在國外

  英國:53%的人網上有財產,包括付費購買的音樂、電子書、應用程序、電影和電子雜志;大約25%的網上財產價值超過200英鎊(約合314.7美元)。近三分之一的調查對象認為,200英鎊這一數額足夠大,應由親人繼承;11%的調查對象已經把密碼寫入遺囑。

  美國:舊金山的“互聯網檔案館”從1996年起收藏網頁、多媒體文件和圖片等,用戶可以考慮將自己的“數字遺產”捐獻給類似的檔案館,作為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資料。此外,數字遺產已開始被寫入美國一些州的法律,包括威斯康星州、康涅狄格州、羅得島州。

  據了解,目前在英、美、瑞士等國家,已紛紛成立了一批公司,幫助人們處理死後的數字資產。Entrustet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管理數字遺產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公司創始人表示:“互聯網網站沒有相關政策,真是太荒唐了,人們在這些賬戶上投入了實實在在的金錢,它們擁有經濟或情感價值,它們是實際資產。令人惋惜的是,人們正在忽視它們。”

  世界著名微博網站Twitter曾規定,親屬在提供賬號持有者已去世以及他們有權處理後事的證據後,可以選擇刪除或存檔賬號。

  英國律師也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英國歐文·米切爾律師事務所認為,人們的電子郵件、網絡銀行以及社交網站等詳細資料,應該被列入正式法律文件中。該機構的克裡斯·沃頓說:“我們建議人們,要像處理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一樣,處理好網上的‘身後事’。與現實中的資產、銀行儲蓄、投資等細節一樣,也要明確網絡生活與資產的細節。”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