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曠的規劃停車場。
東北網12月6日訊 自11月下旬起,由香坊公安分局鐵東派出所牽頭,物業公司普查動員,邀請專業泊車公司管護的“香坊區首個社區停車場”,進入試營業階段。然而,這個立足哈埠車多位少、砸車盜竊案件頻發現狀,而專門在社區為居民開闢的停車場,卻少人擁護基本處於“停擺”狀態。
社區停車亂象叢生
據了解,哈埠機動車總數已接近80萬輛,且以每天300輛的數量繼續激增。由於多數居民社區在規劃之初,車庫和車位並沒有與業主的戶數按照1:1的比例進行建設,這導致多數機動車“無家可歸”。業主們不得不像擠罐頭一樣將自己的愛車見縫插針地停放在小區的花園裡、人行道上,有車族與無車族之間和有車族自身因停車瑣事引發的爭執屢屢發生。
據負責香坊區城東新居小區管理的黑龍江省興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鞠經理講,自2005年開始,該小區4000餘戶居民先後進戶入住,私家車數量與日俱增,目前約有500餘輛,僅有的數十個車庫遠不能滿足停車需求。由於是“半封閉”管理,居民將車停在小區過道裡,將本不寬敞的過道變成了“單行道”,消防通道也被堵塞;步道板等基礎設施也被機動車損毀;人車混行使小區休閑空間變小;砸車盜竊、偷輪胎等案件每年發生四五十起。沒車的居民感嘆丟了公共生活空間,有車的居民感慨一位難求、停車也難放心。
專設泊位無人喝彩
香坊公安分局鐵東派出所發現了這個社區停車的種種問題,因地制宜協調有關方面在毗鄰小區的一尚未開發地旁和街路兩側籌建“警方協辦”、“物業出地”、“管理出人”的專業社區泊車場,可供500輛車停放。
據所長李嘉惠介紹,從今年9月,派出所便在停車場周圍安裝了監控“天眼”,建設了看管工作間等硬件設施,積極聯系物業公司和街道辦,對小區有車業主進行摸底和宣傳,與某泊車公司洽談24小時看管工作和車損賠償等服務細則,准備畫停車線、設立指示牌等基礎建設。為了降低業主的泊車成本,派出所還准備抽調2至3名公安協警補充到泊車公司的管理隊伍中去。暫擬定每日5元,每月100元的泊車收費標准。如果實行良好,他們還將聯系有關部門開闢二期停車場。
近日,記者來到城東新居小區看到,小區業主依然將車輛任意停放在小區內,而規劃的泊車位卻無車停放。派出所的民警不禁概嘆:如果業主們對此不“感冒”,這個計劃恐怕要“流產”了。
向有償停車的演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多數居民認為小區是業主的公共空間,在此免費泊車無可厚非,放著“免費晚餐”不享用何苦交費泊車,遭遇車輛刮蹭、砸車盜竊也只是偶然事件,只要小心便可避免。
對於社區“泊車新政”少人問津的現象,黑龍江大學的張奎志教授表示,較南方發達城市我市這個各項經濟指標尚不高的城市完全效仿對方的社區泊車制度,顯得稍有提前,但借鑒前幾年我市商圈咪表泊車從最開始的無人問津,到目前花錢難求的迅速發展態勢來看,社區規范管理停車也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