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上班族受困『信息強迫癥』 專家建議轉移注意力
2011-12-18 08:17:04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薛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8日訊 信息時代,通訊工具給人們帶來了便捷,但也有不少人在海量信息前迷失自己,越來越多人受困於『信息強迫癥』。心理專家表示,『信息強迫癥』是個人面對大量信息時產生的一種不確定和不安全感,為了不錯過可能有價值的信息,逼迫自己不斷關注搜集所有信息,它是強迫癥延伸出的一種單純性心理疾病,目前已經成為上班族的常見問題。

  白領添新『病』信息『強迫癥』

  『我必須幾個小時就刷新一下自己腦海裡的信息,否則就會非常不適。』據專家介紹,現在不少上班族不但愛瀏覽、收集信息,還喜歡發布、交流信息,覺得沒有了信息生活就變得乏味。一般還將收集的信息有意識地記下來,日後作為消遣的談資,而且最害怕的就是電腦網絡出現故障,手機欠費停機。一旦如此就會焦慮不安、心情浮躁,總擔心因為漏掉重要的信息而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上班族的『強迫癥』雖然是目前一些年輕人職場競爭和追求時尚生活的副產品,但久而久之也會形成無法自控的焦慮不安,嚴重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無處不『信息』內外皆『迷失』

  人們獲取信息是為了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讓自己生活更愉快。但是,現在很多人卻在信息面前迷失了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起了衝突。

  專家分析,從外因上來說,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一個最新的信息可能就是一個昇職加薪的機會,信息在職場中的利用價值越高,對上班族形成的壓迫性也就越大。另外,現代人生活追求檔次和品位,『怎麼生活纔算時尚』、『如何休閑』,乃至看什麼書、做什麼運動、吃什麼美食等,都是一個個信息資源堆出來的集合體。大家在交流信息的同時也在不斷刺探著對方的現狀,隨之就會出現強迫自己收集更多信息並且將這些信息付諸實踐來超越對方。

  從個人內因來說,收集更多信息可以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或者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優越感和主動權,這也是許多上班族成為信息強迫癥『患者』的原因。

  醫學上,強迫癥是焦慮癥的一種,而受此困擾的上班族不計其數。在一家外資企業擔任行政工作的tony自嘲為『郵件焦慮癥』患者。她的工作郵箱每天都要收到幾十封郵件,每當看到刷屏的『未讀郵件』,除了湧起瞬間把它們消滅掉的衝動,tony還有更深的懮慮。她不但檢查收件箱,連訂閱郵件、垃圾郵件、廣告郵件都會時不時查收一番。『就怕丟郵件,萬一重要郵件被郵箱自動歸類到垃圾郵件或廣告郵件就慘啦!』Emily堅信,自己產生『郵件焦慮』的根源,是學生時代因漏收一封面試通知而致錯失良機的往事留下的陰影。

  tony近日還給自己找到了『組織』,她加入了豆瓣『焦慮癥』小組,發現原來這麼多人『病得不輕』,一點點『芝麻綠豆』的小事都能令人『亞歷山大』(注:即壓力很大)。有人害怕家裡有蟲子,怕到失眠;有人僅僅因為不知如何給工作任務排序纔是最優方案,竟能心情焦灼地在電腦前枯坐一下午;還有人焦慮、肌肉緊張,睡著都繃著肩膀、咬著牙,導致醒來時肩膀疼、下巴酸……『不過,在小組裡,大家都很願意說出自己的焦慮,互相鼓勵、幫忙出主意,感覺挺有幫助的。』tony說道。

  專家提建議轉移注意力

  當海量的信息帶給我們的不是生活的便利,而是力不從心時,可能就會出現『信息強迫癥』的癥狀,要注意自我調節。專家提醒,如果感覺自己不能調節的時候,最好找心理醫生進行諮詢。

  對此,心理專家指出,如果真的搜集信息成癮,而內心還很接受自己這種做法的話,那屬於信息強迫現象,這種現象很容易緩解,周末的時候運動一下,或者找幾個好朋友聊聊天,很容易就緩解了,不會對精神或者身體狀況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如果自己情不自禁地搜集信息,但只是在搜集信息時感到高興,等到看完這些信息後又自責的話,那麼內心的想法和外在的表現就會出現衝突,容易導致神經系統受傷害,嚴重的可能導致精神分裂。

  專家建議,一定要注意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平時加強體育鍛煉,閱讀一些自己喜愛的書籍。

  鏈接:

  『信息強迫癥』的主要癥狀:

  1.無論何時都會開手機。

  2.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檢查電話錄音。

  3.去洗手間、開會或者哪怕泡茶離開一小會兒,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手機、檢查MSN或者郵箱。

  4.不斷刷新網頁、郵箱。

  5.每周七天總要買固定的報紙,每半個月買不同的雜志。

  6.每半個月固定逛書店,並且每次購買的書目都較雜。

  7.上網瀏覽信息時總是忍不住點擊網頁鏈接。

  8.用至少兩種以上方法搜索同一關鍵詞,喜歡同時打開許多網頁。

  9.遇到以下這些問題,將會驚慌失措:手機忘帶、網絡故障、電腦死機、名片夾丟失等。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