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27日訊 12月23日,星期五,下午2時50分,昂昂溪區第三小學53歲的張永平老師如往常一樣走上停在教學樓前的校車,與校車司機關瑞一起做校車出行前的例行准備。下午3時10分,第一批放學孩子排隊登上這輛核載36人的黑B14008號校車,張永平老師清點人數無誤後,與當班教師簽好了交接記錄,與司機一道送學生回家。
下午3時30左右,張永平老師和司機關師傅平安送完第一批放學孩子後返回學校,開始送第二批學生放學回家。下午3時42分,記者也登上了校車和張永平老師一起送第二批學生回家。
在車上,記者與張永平老師聊了起來。張老師說,這第二批的33名學生都是家住勝和村,距離學校2.5公裡,集中在村委會院裡上下校車。這些學生是原勝和村小學的學生。2009年,全區教育資源整合時撤並了勝和村小學,學生並到了區第三小學。2010年9月初,區裡統一上了校車,從此,她便和司機關瑞師傅成了『搭檔』,每天早上6點從家出發到車庫取車,6點30分開始接孩子上學,下午4點20送孩子回家,星期五放學時間提前到下午3時10分。由於車輛核載人數的限制,張老師和司機關師傅每天要分3批接送孩子上下學。
張老師告訴記者,不論酷暑還是嚴寒,她和關師傅都准時平安地接送孩子上下學,已經堅持了三個學期。記者乘車時發現,司機關師傅的車開得非常穩,速度始終控制在每小時40公裡左右。車到勝和村村委會院裡後,記者采訪了關師傅,他說,『開了15年車,感覺開校車責任特別大,壓力也很大,所以,要時時刻刻把好方向盤。』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昂昂溪區第三小學有學生560多名,其中168名學生乘坐校車,有兩臺校車每天分5批接送孩子上下學。學校選了兩位富有責任心的專職老師隨車跟行,老師除了負責上下車的清點人數,還准備了飲用水、塑料袋、乾淨的替換衣服……
昂昂溪區教科局局長張朝暉告訴記者,2009年,昂區進行教育資源整合。全區撤並村級小學11所,城市小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中小學減少為13所,有中小學生6100人,需要通勤的804人。整合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通勤學生每天乘車裡程合計達850公裡,並且通勤學生以私車、黑車接送為主,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據昂區安監局局長郝吉民介紹,2010年,區委、區政府提出了『政府主導、專人監管、專車接送、市場化運營』的校車管理模式,招投標開通了13輛校車,每年投入校車租賃費用85萬元並納入財政預算,免費接送全區804名中小學生上下學。實施三位一體管理新模式,加強校車安全監管和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發動家長組建『義務安全員』,輪流跟車監督校車承運過程中的交通守法情況。同時,建立通行保障機制,做到『三優一免』。即:校車在途經路線上優先通行,校車經過的道路優先維修,校車經過的道路、橋梁垃圾、冰雪優先清理,交警、交通部門免費對校車駕駛員開展安全培訓,定期對校車車輛、司乘人員進行檢查,以確保行車安全。另外,建立事故保障機制,運營者為校車每座進行保險,發生事故每座保險理賠金額達到20萬元。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車內自護、自救、逃生演練,培養學生安全防范和應急能力。下一步,區政府將增加投入以緩解目前運力不足問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以事故為反面教材教育學生和家長,提高其安全意識。